讀革命先輩紅色經典故事讀后感
感謝革命先輩們!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展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壯志豪情。今天小編整理了讀革命先輩紅色經典故事讀后感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讀革命先輩紅色經典故事讀后感(精選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為大家帶來著名抗日英雄楊靖宇的故事。
楊靖宇,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早年接受革命影響,在開封讀書期間,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他曾組織反帝愛國罷課游行。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后,在家鄉領導游擊戰爭,不久,在河南、上海、東北等地,做黨的地下工作,曾五次被敵人拘捕,受盡折磨,都堅貞不屈。“九一八”事變后,經黨營救出獄,他不顧病痛纏身,立即投入抗日救國斗爭。他先后任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代理滿洲省委軍委書記、南滿游擊隊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第一路軍總指揮。率領抗日聯軍戰士,在東起長白山,西抵遼河平原,南達黃海岸的廣大地區,展開抗日游擊戰,到處襲擊日軍的據點、破壞敵人交通設施,僅1937年至1938年間,就連續戰斗數十次,攻克大小城鎮10余處,殲滅日偽軍2.5萬余人。1938年10月以后,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寇視楊靖宇為心腹之患,調集大量兵力,對抗日聯軍進行嚴密封鎖,瘋狂圍攻。楊靖宇率部轉移到原始森林中,在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里,以草根充饑,用泥巴裹傷,頑強戰斗,毫不氣餒。僅1939年一個冬季,就殲敵數千人,沖破敵人11個軍管區的兵力包圍。日寇聞風喪膽,懸賞10萬大洋捉拿楊靖宇,并調集30萬重兵“討伐抗聯”。楊靖宇將部隊化整為零,開展“麻雀”戰。1940年初,他率部轉
戰至蒙江縣,由于叛徒出賣,被敵人重重圍困。在四、五架飛機配合下,日偽軍實行“梳篦”戰術,八面包抄。楊靖宇將分隊疏散后,只帶兩名警衛員在林海雪原中與敵周旋了三天三夜。最后兩名警衛員先后犧牲,他孤身一人被封鎖在蒙江縣保安村外的樹林中。2月23日下午,楊靖宇與敵遭遇,,他一個人同幾百日偽軍激戰1個多小時,最后身中數彈,其中一顆打中胸部,才終于倒下,壯烈殉國。時年35歲。他犧牲后,敵人殘酷地割下他的頭顱,剖開他的腹部,在他的胃腸里沒看到一粒糧食,只有草根、樹皮和棉絮。敵人為之駭然,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頑強”的人。抗戰勝利后,黨組織費了很多周折,找到了他的遺首和遺體,長白山區各族人民為緬懷這位民族英雄,在通化市郊修建了楊靖宇陵墓。
楊靖宇將軍犧牲了,但他沒有倒下,他和許多革命志士一樣矗立成我們心中永久的豐碑。我們在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下長大,那樣慘痛的記憶或許我們感受并不深刻,或許我們僅僅從教科書上知道有這么一件事,或許對于歷史的了解不及對于一個偶像明星的了解。但是,要知道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啊!
回顧歷史,我們有太多的痛苦和屈辱,任人宰割的命運讓國人長時間難以昂首挺胸走路,是我們的黨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一次次突進,一步步跨越,不斷創造出新的輝煌,不斷推出新的希望。
有了中國共產黨,祖國才有今天的繁榮富強。宏圖已繪就,號角已吹響;壯志在心頭,揚鞭在腳下。讓我們團結在黨的周圍,共同努力,使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繁榮、強大,讓我們一起為她加油!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讀革命先輩紅色經典故事讀后感(精選篇2)
大家好!
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有一位可愛可敬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雨來。雨來的的家住在還鄉河上的蘆花村,雨來最喜歡到還鄉河里游水玩,雨來仰浮的本領,能夠臉朝天在水里躺著,不但不沉底,還能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12歲的時候,爸爸媽媽把雨來送進了夜校,雨來學習的第一課就是:""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有一天,家里就剩下雨來一個人,他趴在炕上看書,忽然聽見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來剛要往外跑,進來一個人,原來是區上的交通員李大叔。李大叔忙把墻角那盛著一半糠皮的缸搬開,跳進洞里,對雨來說:""快!把缸搬回原先地方。你到別的院里去,對誰也不許說。""雨來使盡氣力,最終把缸挪回到原地。這時,十幾個鬼子端著雪亮的刺刀從前門進來,抓住了雨來。
炕沿上坐著個鬼子軍官,兩眼紅紅的。鬼子露出滿口金牙,做了個鬼臉,假裝溫和地說:""不要害怕!小孩,皇軍是愛護的!""扁鼻子軍官伸手往皮包里掏。只見他掏出來的卻是一把雪白的糖塊。扁鼻子軍官把糖往雨來手里一塞,說:""吃!你吃!你地說出來,那個人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個戴金戒指的手指,說:""這個,金的,也給你!""雨來沒有接他的糖,也沒有回答。
扁鼻子軍官的眼光立刻變得兇惡可怕,他向前弓著身子,伸出兩只大手。啊!那雙手就像鷹的爪子,扭著雨來的兩只耳朵,向兩邊用力拉。雨來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來,在雨來的臉上打了兩巴掌,又把他臉上的肉揪起一塊,咬著牙使勁擰。雨來的臉立刻變成白一塊,青一塊,紫一塊。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來的后腦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過來,肚子撞在炕沿上。雨來兩眼直冒金花,鼻子流著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來,濺在課本那幾行字上:
""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鬼子打得累了,雨來還是咬著牙,說:""沒看見!""扁鼻子軍官氣得暴跳起來,嗷嗷的叫:""槍斃,槍斃!拉出去!""
交通員李大叔在地洞里等了好久,不見雨來來搬缸,就往另一個出口爬了出來,大家都說雨來被鬼子打死在河里了。大家來到還鄉河邊,突然水面上露出個小腦袋。雨來還是像小鴨子一樣抖著頭上的水,大家都高興得叫起來,""雨來沒有死!雨來沒有死!""原來槍響以前,雨來就趁鬼子不防備,一頭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槍,可是我們的小英雄雨來已經從水底游到遠處去了。
雨來雖然年紀小,卻十分痛恨鬼子,積極幫忙八路軍抗戰,我們這些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孩子們要永遠記著他,學習他的英雄行為和愛國精神,長大后,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我們的力量。
謝謝大家!
讀革命先輩紅色經典故事讀后感(精選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一轉眼__年風雨歷程,再回首多少載坎坷艱辛。從帝國主義的蹂躪踐踏,到國民黨的剝削鎮壓,中華兒女沒有被這苦痛折磨壓彎腰桿,沒有被這屈辱凌虐碾碎脊梁。先輩們在匍匐中尋找站立起來的方法,用一桿共產主義的大旗,撐起了一個世紀以來華夏大地上破碎的天空。帶給我們一個煥然一新的時代。,一個多么嘹亮的名字,他像一聲怒吼,震懾住肆虐在中華大地上的魑魅魍魎,將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深深烙印進每個炎黃子孫的血脈;將共產主義絢爛無比的信仰,統統匯聚成革命勢不可當的洪流!
是啊,__年已經過去了。這么久了,很多事情漸漸被我們淡忘。我時常審視自己的生活,觀察我們的時代。繁華的街道,寬敞的住宅,琳瑯滿目的商品,設施先進的大學。是否你也曾與我一樣,終日抱著手機發短信、上網,關心動感地帶和神州行哪個套餐比較劃算,關心哪個NBA球隊又獲勝了,關心哪部電影最近又上映了,并且還以為,這一切都來得理所當然。是的,我們出生在一個物質生活高度發達的時代,享受著前人無可比擬的富足,揮霍著我們的青春,在自怨自艾和茫然無措中度過了這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個個春秋。我們學習,也許僅僅是為了將來找一個能糊口的工作,能維持我們現在所享受的物質條件。而精神上的追求又在哪里呢?是為了父母的期許?還是為了旁人的欣羨?或者,我們一直都在為了別人狹隘的期待而努力的活著,孰不知,我們本應有更寬廣的視野,更偉大的追求!也許你會說,我能力有限,做不了像秋瑾彭湃那樣宏偉的事業;現在社會安定,不需要我投筆從戎馳騁沙場。誠然,在前人的努力之下,我們已經取得了各種各樣的輝煌。但時代仍在發展,不可否認的是,我們與世界許多發達國家仍存在巨大的差異。我們需要新時代的拼搏與奮斗,順著時代的脈絡,負擔起祖國偉大復興的使命。而在歷史的大潮面前,豈能容許你有絲毫的退縮與遲疑?陳毅元帥如是說,“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有時候,我們僅僅需要的是一個志向,一種勇氣,一份將天下擁入懷中的氣魄。站得高,看得遠,我們能為這個正在騰飛的國家做的,還有很多。__載的悠悠歲月,九__的風雨兼程。我們的`黨帶給新中國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帶給我們現在舒適的環境和巨大的發展空間。而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時光,不去把握機遇?終于風霜已不再侵襲,秋雨也不再滴落,美麗的時刻已經到來,飄揚的旗幟下已然累累碩果。和黨一起經歷磨礪的中華民族,在新時代的生活中,將更加高舉黨的光輝的旗幟,讓黨的旗幟永遠鮮艷!
讀革命先輩紅色經典故事讀后感(精選篇4)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四年級二班的王國寧,我演講的題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兒還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聽著這首優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會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動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嗎?讓我揭開這個謎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縣宅北鄉南滾龍溝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個大山坡上放牛,日軍300余人向南滾龍溝襲來,當日軍兇狠地用刀逼著二小為他們帶路抓八路時,二小非常清楚《晉察冀日報》報社的工作人員和戰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隱藏著。他牽著牛機智地領著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轉,從上午9點多轉到了下午3點多。在二道泉山頂,他猛地抱住一個鬼子廝打,想與鬼子跳崖同歸于盡,不料被另一個鬼子用刺刀從背后刺穿了胸膛。這時埋伏在山頂的報社武裝隊發起了攻擊,一舉殲滅了這股敵人。
記者方冰對此事進行了采訪,并結合他平時采訪的其他故事,與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發表在1942年的《晉察冀日報》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來,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們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溫那段歷史故事,在緬懷抗日小英雄的同時,一定要不忘國恥,發奮圖強,學好本領,將來報效祖國,振興我中華,不讓歷史重演。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
讀革命先輩紅色經典故事讀后感(精選篇5)
大家好!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長征,是一首雄壯、豪邁、大氣磅礴的革命交響曲!長征,把驚濤壯觀推出,把日出瑰麗托起,讓松柏昂首挺拔,讓雄鷹翱翔藍天!那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那高唱“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的肝膽豪情,化作一種不朽的精神,光照千秋、流芳萬古!“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宣傳隊”,這是給長征的重大意義詩話般的高度評價。
1934年10月開始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縱橫十一個省份、攻占七百多座縣城,進行了三百余次戰斗,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兩奪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穿越荒無人煙的地區,終于勝利到達陜北革命根據地,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天地,創造了人類歷的偉大奇跡。林莽沉沉,_山如刃,黃沙大漠,激浪長河,刻下長征者鏗鏘的足音;寒風砭骨,雪壓冰封,矗立起長征者不怕犧牲,勇往直前,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積極進取,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英勇的雕像。
__年后的今天,長征將士的夢想早已變為現實,新中國已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改革開放已推進多年、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極大的豐富和改善,我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正在為把祖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要實現這個宏偉目標,任重而道遠。這就是新的偉大長征。我們要為取得新長征的勝利付出巨大而艱辛的努力。而我們不可否認,當代不少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卻出現了不容忽視的嚴重危機:道德滑坡、精神空虛、信仰缺失……隨之出現了貪、黃、賭、毒等丑惡現象。各種丑惡現象的沉渣泛起,毒化著社會風氣,吞噬著人們的心靈,也在危害著國家的未來——青少年一代的靈魂……這些就是沒有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的后果啊!
大家別忘記,如今,中國正在進行著翻天覆地的社會主義建設,讓中華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的光榮任務就落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肩上。古人說得好:“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請革命前輩和先烈放心,我們革命的下一代決不會辜負老一輩的希望!我們將與全國人民一起奮發圖強,開拓前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弘揚長征精神,使長征精神代代傳,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道路上不斷奪取新的勝利。
多謝大家!
讀革命先輩紅色經典故事讀后感(精選篇6)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1921年的那艘紅船上,我感動的是,被捧起的那一本寶貴《共產黨宣言》;1949年的訇然巨幕下,我感動的是,留學人才歸國時飛機的轟鳴;1978年的改革征程里,我感動的是,他踏上南方那條用雙手與頭腦開拓出的嶄新的路……走過百年泥濘坎坷,方有今日晴空萬里。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在種花家。百年再回首,那一幕幕令人動人的畫面,確是生命最好的注腳。
各位親愛老師、同學們,我今天想要與大家一起分享的話題就是:那些感動了我的事。
曾記否,那道長征路?西南山區的冰天雪地中,一支隊伍正急于行軍。將軍看到有人蜷縮著凍死在路邊,氣憤地叫來軍需處長責問。在一片冷寂中,他不敢相信自己所聽到的——正是軍需處長把自己的物資補充給了隊伍的將士,與單薄的衣物,化作了長征道路上的一座豐碑。
長征的途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他們為隊友而死,為革命而死,這是他們的擔當。在你看到這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胸懷,向死而生的身影,你怎能不感動的淚流滿面!
雖九死其猶未悔!
曾記否,那位夢想躺在稻穗下做美夢的少年?那一禮炮聲響,真正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建成了,一個稚嫩的身影整天地坐在實驗室中,反復摩挲著幾捧水稻。他不曾休息,因為他曾睹人民沒有糧食的慘狀;他不曾放棄理想,即便國際上的權威早已否決了他研究的可行性。在一串串基因的序列中,他終于找出了自己所追求的答案——雜交水稻。綠色的黃金迅速遍及全球,無數人的溫飽得以解決。
當我們手捧飯碗時,我們不會忘記那一個波光粼粼稻田中的身影,秋風撥撩起金色的浪花,撫摸過他的臉龐。我們不會忘記那一個和藹可親的身影。袁隆平爺爺成功時滾燙的熱淚也將永遠銘記在我們的記憶中。
雖九死其猶未悔!
百年風雨路,我們見證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神舟十二號在一代代航天人的期盼中,如威武巨龍般直上云霄,中國已經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空間站,已將自己國家的航天員送上太空,遨游星際、九天攬月,這是我們的驕傲!而正因他們,我們堅定了繼續前行的決心。
少年的我們播下一顆顆夢想的種子,在夜幕下懷著熱血與朋友許下實現夢想的誓言,凜然奔跑在夢想的道路上。同學們,愿你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以青春之我,鑄青春之國家,鑄青春之時代,與時代的脈搏同呼吸,共命運!
我的分享到此結束,感謝聆聽!
讀革命先輩紅色經典故事讀后感(精選篇7)
羅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縣人。
原名雨成,新化縣松山鄉人。少時在維新、文德小學讀書,后因家貧輟學。1945年冬,去乾城縣所里鎮(今吉首)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師附小就讀。1947年,考入省立九師,畢業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學高中部求學,并改名羅盛教。
由于家境貧寒,羅盛教11歲時才上小學,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學了。為了有口飯吃,父親將他送去當了道士。14歲那年,他不得不到鎮上叔叔開的雜貨鋪幫工。
1949年,羅盛教的家鄉解放了。這年11月,他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湘西軍政干部學校的一名學員。羅盛教文化程度較低,聽起課來感到吃力,抓不住重點,筆記記不全。為了不掉隊,每次下課后,他都要將別人的筆記借來,和自我的筆記對照,查缺補課,然后用鋼筆工工整整地抄寫一遍。在建校勞動中,需要將倒在河中的一棵樹抬到岸上搭橋用。羅盛教第一個跳進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帶動下,全班二三十個同學都跳進河里,最終將樹拖上了岸,搭起了橋。1950年2月1日,羅盛教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51年4月,羅盛教響應黨的號召,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并隨部隊奔赴朝鮮。
任志愿軍第47軍141師偵察隊文書。在朝鮮他曾參加了1951年陣地防御作戰。
在朝鮮的日子里,羅盛教時時感到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他和駐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鄉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經常幫房東大媽擔水、劈柴,鄉親們都夸獎羅盛教是好樣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羅盛教和戰友宋惠云一齊去河邊練習投擲榴彈。正值隆冬季節,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蓋住,幾個兒童正在滑冰,笑聲陣陣。忽然,傳來了呼救聲,有人掉進冰窟窿了!羅盛教抓起自我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彎腰,直沖過去。他一邊跑一邊飛快地脫掉身上的衣服,之后跳進了冰河里。過了好一會,羅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氣,又鉆進水里。又過了一會,羅盛教最終將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當那少年兩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時,突然,嘩啦一聲,冰又塌了,少年連人帶冰又落入水中。這時羅盛教全身已凍得發紫,體力已快消耗殆盡,但他卻又一次潛入水中,好久,才用頭和肩將少年頂出水面。這時宋惠云已將一根電線桿拖到河邊,少年抱住電線桿被拉上了岸。人們急切地等待著羅盛教,然而,他卻再也沒有上來。為了救落水的朝鮮兒童,羅盛教英勇獻身。
全村老百姓都趕到了河邊,沉痛哀悼這位英雄的志愿軍戰士。村民們將羅盛教安葬在村莊邊的佛體洞山。
1952年2月,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為羅盛教追記特等功,同時授予“一級模范”、“特等功臣”的稱號。同年4月1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決定追認羅盛教為“模范青年團員”。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他一級國旗勛章及一級戰士榮譽勛章。
讀革命先輩紅色經典故事讀后感(精選篇8)
《唯有心相知》
民族興亡,巾幗不讓,她不戀對鏡貼花黃,戎裝在身,常懷天下之至。她渴望秉燭團圓,卻勇敢選擇生死別離,明明是生生的痛苦,卻忍痛割愛,慷慨就義。一句“再見已無期,惟有心相知。”是丈夫對結發亡妻刻骨銘心的眷戀。這個丈夫是陸定一,他的妻子,正是唐義貞,一位誓守黨的秘密的英雄烈士,生命定格在25歲的革命烈士。
1927年,為了尋求革命真理,18歲的唐義貞長跪在母親病榻前,默默道別。跪下時,她是一個令人心疼的女兒,而站起時,她是一名堅定的革命者。在與母親告別后,唐義貞被黨組織派到蘇聯學習,1929年,她在莫斯科與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陸定一相識并結婚。過后,唐義貞來到中央蘇區瑞金擔任衛生材料廠廠長。1934年10月,陸定一隨著中央紅軍戰略轉移,帶著三歲女兒并懷有身孕的唐義貞無法參加長征,一對革命伴侶就此揮淚告別,唐義貞堅守留在蘇區打游擊,掩護紅軍轉移。在紅軍主力走后,蘇區革命形勢十分嚴峻,唐義貞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她先將女兒陸葉坪送給了老鄉撫養,又在之后的戰斗中送走了剛出生幾天的兒子,作為一名母親,她選擇忍受別離的痛苦,即便危在旦夕,也絕不放棄戰斗。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唐義貞才能將自己對親人的思念宣泄出來,可每當太陽升起,它又會把思念化為力量,投身戰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35年1月,唐義貞等留守在閩西蘇區的紅軍被國民黨36師圍困住并被捕,此時趁敵人不注意,唐義貞將藏在身上的一份黨的機密文件揉成團,塞進嘴里強咽入腹中。吞下機密文件的她被敵人施以酷刑,但她始終沒有吐露半個字。這次被困長汀,唐義貞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她給身邊的宣傳干事陳六摩留下了口信,希望她能傳給自己的孩子和丈夫:“我今天送你一段兒銀鐲做紀念,日后,若有人來問你,你就告訴他,我的丈夫叫陸定一,前不久我生了一個兒子,送給圭田范其范家撫養,我若能生存,日后母子定會相認。我若犧牲了,那就希望我的丈夫,兒女將來都知道我是為革命犧牲的,我死也要死在紅旗下,決不做投降鬼!”這是一名革命者的遺愿,哪怕是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也希望自己的魂靈能夠與革命長相廝守。
1935年1月31日早晨,山風烈烈,寒意侵骨。年僅25歲的女共產黨員唐義貞,還有兩名紅軍被一群國民黨的劊子手五花大綁推搡到干涸的河灘上。他們雖然臉色蒼白,遍體鱗傷,但卻昂首挺胸,毫無懼色。“砰,砰,砰……”隨著幾聲槍響,那兩名紅軍飲彈倒地,唐義貞中彈后卻未立即咽氣。突然有個劊子手發現正是唐義貞吞下了重要文件!于是他們決定“剖開她的胸膛,挖出她的心肝!”領頭的劊子手歇斯底里地揮舞著手臂,發出了這道殘忍的指令。面對這般禽獸的嚎叫,唐義貞的眼神里只有憤怒與不屑。她注視著蒼茫的遠方,目光漸漸變得堅定而又柔和……刀光閃處,唐義貞的鮮血噴涌而出,染紅了大地,疼痛令她全身痙攣、抽搐不止……但她始終不曾有半句求饒的話——莽莽山川敞開博大的胸懷,憐惜地擁抱著她殘破的血肉之軀。河水嗚咽,青山悲歌,控訴著劊子手們這令人發指的暴行!
就這樣,唐義貞壯烈犧牲!那一年,她才25歲,在一個本是最美的年紀,她把生命獻給了她鐘愛的革命事業。正如她說過,只要一息尚存,必定為革命奮斗。新中國成立后,當地政府為唐義貞烈士造墓,陸定一為其撰寫碑文。紅都村將村里的小學更名為“義貞小學”,教育子孫后代永遠銘記舍生取義、堅貞不屈的唐義貞烈士!
讀革命先輩紅色經典故事讀后感(精選篇9)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他們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第6班班長、共產黨員馬寶玉,副班長、共產黨員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1941年8月,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余人的兵力,對晉察冀邊區所屬的北岳、平西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蕩”。9月25日,日偽軍約3500余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某部第7連奉命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馬寶玉等5名戰士擔負后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他們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余人。次日,為了不讓日偽軍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日偽軍誤認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
5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后,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斗到日落。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械,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幸免于難。馬寶玉等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授予3名烈士“模范榮譽戰士”稱號,并追認胡德林、胡福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通令嘉獎葛振林、宋學義,并授予“勇敢頑強”獎章,宋學義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為紀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當地革命政府在棋盤陀峰頂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1959年5月重建,更名為“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聶榮臻為紀念塔題詞:“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宋學義轉業到地方工作,1978年逝世。葛振林1981年7月離職休養,離休前任湖南省軍區衡陽軍分區后勤部副部長,05年3月逝世。
讀革命先輩紅色經典故事讀后感(精選篇10)
大家好,大家進入新華書店,會看到架子上擺著各種各樣的書籍,讓人看著眼花繚亂,一轉身,墻角的書堆中有一本顏色很鮮艷的書—《雷鋒的故事》。雷鋒是誰呢?我那時才七歲,這個人我是第一次聽說。于是,我買下了這本書。
合上書本,我看完了里面的資料,也認識了雷鋒,原先他是一個十分熱愛祖國、勇于無私奉獻的人。他的一句話使我受益無窮: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啊!他的胸懷多么寬廣,他的精神多么偉大,他為祖國人民無私奉獻著,用短暫的青春生命譜寫了無限的崇高精神。
有一次,地球突然晃動,真是出其不意,在四川汶川發生了8.0級大地震。轉眼間,房倒屋塌,碎石滿地,成了一片廢墟。全國各族人民眾志成城,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為災區送去食品、帳篷、飲水等物資,為災區捐款捐物,幫忙受災人民度過難關。好多人還自發奔赴災區,為抗震救災盡一份力量。啊!雷鋒就在身邊,雷鋒的精神還在不斷發揚!
經過《雷鋒的故事》這本書,我明白了:要做個熱愛祖國,為社會無私奉獻的人。我必須要向雷鋒叔叔學習,做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好少先隊員!雖然我不能像叔叔阿姨那樣去受災地區救援,也不能向解放軍叔叔那樣在戰場上拿起槍來保衛祖國,可是,我們能夠做自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捐出自我的零花錢,為災區小朋友增添一本書;我隨手撿起路上散落的紙屑,為美化環境出一份力;我參加社區志愿服務,為建設幸福家園盡一份心。我們能夠少吃一份零食,少買一套玩具,用省下的錢做更有意義的事。《雷鋒的故事》陪伴著我,雷鋒的精神激勵著我,為祖國貢獻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