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蜂療與乙肝
病毒性肝炎是一種歷史久遠的全球性傳染病。在五種病毒性肝炎當中,以乙型肝炎為主要。目前世界有20多億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至少有2.8億人為HBV持續攜帶者。我國通過對70萬人群的抽樣凋查,人群對HBV感染率為45-60%,而HBV攜帶率為7%--12%,約有1億人為乙肝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我國與泰國、緬甸、非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一樣,均屬乙型肝炎(HB)的高發區。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每年有200萬人死于HBV引起的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已列為我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在對其防治中,尤其在維護兒童和青少年健康和對乙肝防治中,中醫蜂療具有獨道之處,值得進一步推廣。
第一節:乙型肝炎病毒
一、乙型病毒性肝炎概念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種傳染病,以肝臟病變為主,并可引起多種器官的損害。
二、乙肝病毒的發現
乙肝病毒是嗜肝脫氧核糖核酸病毒,主要通過血液,其次還有體液為傳播方式。
1963年Blumberg在澳大利亞血友病患者的血清中,發現特異抗體;并發現含該特異抗體的血清,能與當地一份土著人血清發生反應。
1964年從接受過血制品的血友病患者的血清中,發現與這種抗體起反應的抗原物質。
1965年把存在于土著人血清中的相應抗原稱為"澳大利亞抗原(Australiaantigen)"。
1966年多數科學工作者認為這種抗原與肝炎有關。
1968年Okochi實驗研究證實澳大利亞抗原與肝炎有關。
1969年Gocke和Keney報道,80%急性肝炎患者血中含一種抗原物質。爾后,多數專家證實上述抗原均屬同一種抗原物質。
1970年Dane在含有"澳大利亞抗原"的患者血中,發現一種與病毒結構相類似的兩層殼的顆粒。
1972年WHO病毒性肝炎科學組,建議將此抗原稱為乙型肝炎抗原(hepatitis Bantigen.HBsAg)。
1976年WHO肝炎專家委員會將此抗原命名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后來證實Dane顆粒是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內含HD-sag與抗一HBs、HBcAg與抗一HBc、HBeAg與抗-HBa和DNA-P、HBV DNA等多種成分。
三、乙肝病毒的結構
人感染乙肝病毒后,血中出現三種顆粒。
(一)大球型顆粒
這是1970年Dane發現的,稱Dane顆粒。
1.這是完整的乙肝病毒(HBV)。具有病毒復制能力,是人體血液和體液具有傳染性的病毒??稍谌搜汉透渭毎麅炔槌觥?/font>
2.是具有雙層殼的球形顆粒。直徑42nm,外殼厚7mm。去掉外殼后的顆粒直徑27nm.內殼厚2nm.
3.外殼為脂蛋白.具有抗原性,此抗原稱乙肝表面抗原(HBaAg)及前s1、前S,抗原。該抗原刺激機體產生相應抗體:抗-HBs、抗-Pre-s1、抗-Pre-s2,抗體。
4.病毒核心。除去外殼后的顆粒,直徑87nm,此核心是病毒的主要部分。
核心外的殼(厚2nm)也是脂蛋白組成,當然也具有抗原性,稱為乙肝核心抗原(HBaAg),還含有HBeAg、HBxAg.刺激機體產生相應抗體,抗-HBa、抗-ItBe、抗-HBx.
5.病毒基因。在核心抗原的里面就是病毒的基因組,也就是病毒的遺傳基因,是核酸組成,即環狀雙股DNA和DNA聚合酶。
基因組是完成病毒代代相傳,不斷繁殖和形成新的乙肝病毒的活動之物質基礎。缺乏基因組的單獨外殼顆粒,是無生命的,不具有繁殖功能,也不具有傳染性,例如:小球形顆粒和管狀顆粒。
(二)小球型顆粒1968年Bayer發現,實為HBV的外殼,無核心,無生命,無傳染性。然而具有抗原性(HBsAg、Pre-s1、Pre-s2),可刺激機體產生相應抗原:抗-HBs、抗-Pre-s1、抗-Pre-s2抗體。為中和抗體,對機體具有保護作用,也是制做乙肝疫苗的物質。
(三)管型顆粒是小球顆粒呈串狀的集合。長30-70nm,或更長。直徑也是22nm。不是制備乙肝疫苗的物質。
第二節:蜂產品治療
眾所周知肝臟是人體的合成器官和解毒器官。人體消化吸收后,多余的葡萄糖在肝臟被合成糖朊貯存起來,大部分氨基酸在肝臟內進行蛋白質再合成,進入機體的有害物質通過肝臟的氧化、還原、結合和肥氨等作用而被解毒。因而,肝功能損害,對人體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肝炎是一種常見病,據我國調查11310人中,肝炎患者占4.35%,可見它對人民健康危害很大。
一、 蜂產品治療機能(一)抗病毒抗感染
蜂蜜、蜂乳、蜂膠、蜂房等均有抗菌抗病毒功效。而且在抑制病毒復制的同時,還能逐漸清除,更有預防感染的能力。同時,還可使機體抵抗力增加,機體素質改善,增加抵御能力。王漿研究證明,蜂王漿對在雞胚上繁殖的病毒有殺滅作用。在雞胚中加入2.5-10毫升蜂王漿溶液于7℃條件下經48小時,發現A和B二型病毒皆被抑制,而雞胚生長發育仍然正常。
(二)肝細胞再生
蜂乳、蜂子和蜂膠具有促進肝細胞新生,修復肝損傷,使變性和壞死的肝細胞為新生的肝細胞所代替,從而有利肝功能的恢復,改善了新陳代謝,這是肝臟恢復的基礎。實驗研究表明,給大鼠的肝臟作部分切除后,觀察大鼠的體重與血清蛋白都有增加,血清和肝組織內的轉氨酶較對照組為低,顯示肝功能較佳。病理切片檢查肝細胞再生現象旺盛。另外,我國科學工作者用四氯化碳誘發大白鼠肝炎,造成肝功能損害,然后給服花粉,結果給鍛煉組大白鼠的肝功能及肝細胞恢復均比對照組快。
(三)保肝護肝
蜂蜜提供豐富果糖和葡萄糖,能源充足,以利保肝養肝,同時,各種蜂產品還有充足的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核酸。另外,微量元素和維生素也格外充足。再加上生物活性物質的補給,使各種物質代謝、吸收、利用增加,機體代謝水平的改善,使脂肪和糖等代謝完善,不給肝臟增加負擔,促進肝臟恢復。
許多實驗表明,花粉對肝細胞有良好保護作用,對慢性肝炎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羅馬尼亞艾洛蒂努(M·lalomiteanu,1976年)等報道他們給110例肝炎患者服用花粉或蜂糖,每日30克,連續1-3個月。結果患者自覺癥狀明顯好轉,肝功能化驗各項指標明顯改善,血中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從0.85增至1.26,經統計處理P<O.00l。保加利亞醫生也曾給50例病人服食花粉治療肝病,其中25人患脂肪肝病,25人患慢性肝炎,每日服2匙花粉,經作膽紅素、轉氨酶測定和電泳測定以及臨床檢驗,證明患者的病況皆有明顯好轉,表明花粉對肝病有一定的療效。德國學者用"花粉蜜"對160名7至70歲的男女慢性肝炎患者進行73天的臨床治療,結果所有的病人胃納差、消化不良、肝隱痛、疲乏無力等全身癥狀均有好轉,A/G比值從0.91土0.01增加至1.29土0.01,說明患者的肝功能得到明顯的改善。
(四)調節免疫水平
蜂乳、蜂花粉、蜂子和蜂房、王苔粒等均能雙向調節機體免疫水平。根據人體需要,能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能力.盡快清除感染原。還可調動垂體-腎上腺系統的免疫能力,有利清除病毒,并提高機體對外界適應能力,增加防御力度。
花粉的護肝作用與花粉中含有激京、維生素、氨基酸、核酸以及多種微量元素有密切的關系,也與花粉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有關。
(五)增加肝內能源儲備
肝內能源的多少,對肝損傷的恢復,肝功能活化有直接影響作用。而蜂產品通過不同方式增加肝細胞的能源貯存量。
實驗證明,蜂蜜治療肝臟疾病,主要由于它的化學和生物學上的成分所決定的。已經證明葡萄糖除了構成細胞組織的營養物質外,它還能增進肝臟糖原物質(glucogen substance)的貯存,并使組織的新陳代謝加強。人體的肝臟起過濾器的作用,它能解除細菌產生的毒素,而糖原則使這種作用得到加強,因而也增強了人體對傳染病的抵抗能力。
肌肉注射蜂王漿,能使豚鼠肝臟三磷酸腺苷酶(ATP酶)活性降低33%。ATP酶的活性,表示ATP的分解程度。酶活性越高,ATP分解得越多,能量消耗越大。蜂王漿降低此酶的活性,表示蜂王漿有節省兩種組織中的能量,保持機體的能量儲備,以便于應急。
(六)改善肝細胞代謝水平,恢復肝功能
蜂產品改善或增強肝細胞新陳代謝,以利肝功的恢復。通過實驗,每日給豚鼠灌胃(40毫克/千克)或肌肉注射(10毫克/千克)蜂王漿共8天,然后處死動物,測定心臟和肝臟的耗氧量。結果證明,蜂王漿能使肝臟耗氧量增加,尤其是以灌胃紡藥最顯著,平均增加77%。蜂王漿對心肌耗氧量無影響。耗氧程度能反映線粒體呼吸功能.因此詼試驗結果表明,蜂王漿能增加動物肝臟線粒體的呼吸功能。
上海第一醫學院兒科醫院蜂王漿協作研究組,對20例小兒傳染性肝炎進行對比觀察,以蜂王漿的治療效果為最好。食欲平均5天恢復正常,黃膽平均4.5天好轉,6.8天全部消失;肝臟腫大4.3天開始縮小,平均11天恢復正常;肝功能114天得到恢復或好轉。
(七)-肪止脂肪肝
蜂產品能促進和調節脂的代謝,有利防止脂肪在肝中沉積。蜂王漿能防止高膽固醇飼料所致的肝脂肪的浸潤和肝硬化,并能降低由此引起的死亡率。這一作用可能與蜂王漿的降膽固醇作用和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有關。以上類似的試驗研究,在北京壓學院和前蘇聯、阿根廷等國都已進行并取得了一致的結果。
(八)防止和消除肝硬化
蜂毒等對機體彈力纖維、膠原纖維等結締組織纖維省活力和代謝水平大為改善,可防治纖維老化和過度增生,達到防治肝硬化目的。這開創了肝硬化可以治愈的新階段,是一種創舉和貢獻。
二、蜂產品臨床應用
(一)蜂巢
蜂巢可使表面抗原轉陰,轉氨酶降低復常。王凱良報道國內外蜂產品在醫療上應用時指出,蜂巢對各型肝炎(遷延性、慢性、急性、傳染性)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同時還指出。在實驗中證明蜂巢及出液對HBsAg有抑制作用,對HB-sag慢性攜帶者109例,經三個月治療,轉陰率達42.22%,并曾與轉移因子(TF)、免疫核糖核酸(IRNA)進行對照,證明蜂巢制劑轉陰率最高。對慢性肝炎(遷延性或活動性),伴有持續SGPT增高者,也可隨HBsAg的轉陰而恢復正常。
陳裕光報道巢脾對肝炎有治療作用時說,巢脾提取液用于治療不同類型的肝炎,每次25ml,每天3次于飯后半小時服用。兒童每次服用10ml,每日3次。60天為一療程。在收治的23例患者中,于15天后,有19例血清直接膽紅素濃度開始下降,30天接近正常,消退期平均21天。
轉氨酶(SGPT)在治療8-10天時降低30%(P<0.05);15-20天時減低75%(P<0.01);20天時減低至標準水平(p<0.01)。肝腫脹在治療20天手明顯縮??;30天時轉為正常。平均回縮期限為23天。
肝炎病毒(ABV)在治療28-35天時,轉陰者為82%。其余4例雖長期服用巢脾提取液,黃疸指數有所減低,SGPT保持在70 -110單位,ABV轉陰呈波浪狀,仍有微弱壓痛,肋下肝界1.5-3cm。
蜂巢治療肝炎的原因,《華西養蜂全書》早已作了概括:蜂巢是蜜蜂繁育后代,貯備飼料的場所,是由蜂蠟構成。其化學成分十分復雜,不僅含有蜂蠟成分,而且,還含樹脂,油脂、色素、鞣質、糖類、有機酸、脂肪酸或甙類,并含有鐵、鈣、銅、鉀、鈷等微量元素。因而,在臨床上,用蜂巢浸出液治療肝炎效果良好。
(二)蜂王漿
蜂王漿對各型肝炎都有治療作用,特別對兒童傳染性肝炎的治療更是難得的良藥。韓屜生報導孫曾一等通過大量臨床實踐證明:用王漿蜜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各種癥狀在3一14天內均有明顯好轉,腫大了的肝臟在3天左右明顯縮小,血清轉氨酶在10天內下降40個單位以上或恢復正常,其它指數檢查亦明顯好轉;北京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觀察了35例服用蜂王漿的肝炎病患者:顯效14例,有效15例.總有效率82.9%(其中遷延型肝炎有效率90.5%,慢性肝炎有效率為71.4%),而作常規治療的對照組,使用肝炎疫苗的有效率僅為46.9%,左旋瞇唑有效率為24.1%;上海第一醫學院兒科醫院曾對20例小兒傳染性肝炎實行多種方法治療和觀察對比試驗,結果證明服用蜂王漿的治療效果最好,平均5天食欲基本恢復正常,黃疸平均4.5天好轉,6.8天全部消失,肝腫大4.3天開始縮小,8天恢復正常。
浙江谷繼榮報道,用蜂王漿治好慢性肝炎時說:1987年,我妹妹谷香琴患了急性肝炎,因為延誤治療,便轉化為慢性肝炎。久治未好,最后導致肝硬化。再次B超檢查肝臟有腹水。
通過較長一段時間的住院治療,雖然膠水基本消失,但是她的病情仍未徹底好轉。后來,走訪過許多名醫,吃過上百付中藥,谷丙轉氨酶一直達不到正常數,黃疽也偏高,她仍感到全身無力,精神萎靡不振,甚至產生過輕生的念頭。開始讓妹妹服用較大劑量的蜂王漿,并在服用王漿期間停止一切用藥。不料服了3個星期左右,黃疸和谷丙轉氨酶都達到了正常數。服用3個月后,逐漸恢復了健康,并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F在,她仍堅持服用蜂王漿,只是劑量減少而已。
服用蜂王漿的方法如下:500克蜂蜜兌70克左右的蜂王漿調勻,堅持每天早、中、晚各空腹一次,每次一調羹用溫開水送服。如今她精力充沛,身體健康,是蜂王漿給了她第二次生命。
武漢報道王漿治肝炎甚靈,并舉二例為證:
病例1 患慢性肝炎,肝腫大6厘米,胸塞腹脹,不能彎腰,飯后如阻喉嚨口,難于消化,骨瘦如柴,面如土色,體重由45千克下降到35千克,中西醫治療無效。堅持食用鮮王漿3年,胸塞腹脹消失,體質及消化功能增強,面色紅潤,一餐可吃蒸排骨0.5千克以上,經同濟等多家醫院檢查,肝功能正常無異常發現,體重由35千克增加到50.5千克。
病例2 患乙型肝炎,3個陽性,肝功不正常,腹脹無食欲,睡眠較差,經協和醫院治療效果不理想。后在醫院治療的同時食用王漿花粉蜜,腹脹消失,食欲增強,睡眠轉好,經醫院檢查肝功能正常,e抗原轉為陰性。
一般以王漿治療肝炎時,將其配成2-4%的王漿蜜,早晚空腹各服50克,連續1-2個月,各種癥狀必得到大的改善,各檢測指標的變化將佐證。
(三)蜂花粉
花粉對肝炎的治療作用體現在多方面.陳德芳報道花粉素治療乙肝為特殊性治療劑時做了部分概括:①仿生破壁花粉素對肝損傷有治療和保護作用;②對病毒性肝炎有顯著治療作用;①對肝病有免疫增強作用;④對治療遷延性肝炎能促進肝功能的恢復和膠水的吸收;⑤是防治病毒性肝炎有效配伍藥物因子的增效劑;⑥是防治病毒性肝炎有效配伍藥物因子的特殊有機中間體。
花粉對表面抗原(HBsAg)轉陰具有更顯著的效果。解放軍某部醫院用天然花粉對無癥狀攜帶HBsAg患者進行治療觀察,結果與中藥、穴位埋藏、小牛胸腺肽3個對照組相比,具有明顯的效果。提示蜂花粉能控制HBsAg、HBeAg復制。蜂花粉能提高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還能增強肝細胞解毒能力,并促進肝細胞再生。同時,指明蜂花粉治療無癥狀攜帶HBsAg具有起效快,全身協調平衡作用強,而且價廉,無毒副反應,是目前所有保肝藥所不具備的。
蜂花粉不僅對乙型肝炎有良好的治療作用,而且對甲型肝炎也有明顯的治療作用。高安縣醫院用花粉治療甲型肝炎15例的報告,最短治療4天,最長26天,平均19.93天。癥狀好轉,肝大回縮,黃疸指數下降,生化指標好轉。表明花粉對甲型肝炎有明顯效果。蜂花粉還具有防止脂肪肝的作用。浙江醫科院駱華星報道花粉可防止脂肪在肝臟的積累,因此,能防止肝臟演變為脂肪肝,從而有效地保護肝臟,電鏡觀察發現,黨參花粉對CC/4所致小鼠肝損傷具有明顯的抑制和改善作用,它不但可以明顯減輕一般肝細胞器的損傷,同時明顯減少肝脂變,對抗肝壞死,抑制Disse腔及中央靜脈下膠原纖維的形成,阻止肝纖維化。我們在家兔的降血脂實驗中,也觀察到花粉能有效地防止肝臟演變為脂肪肝。
(四)蜂蜜等復方蜂產品
蜂蜜等多種蜂產品都有各自的治療病毒性肝炎的長處,要做復方的蜂產品合劑必然更具有理想的治療效果。王潤州、王潤潔用三寶素(王漿、花粉、蜂蜜)治療乙肝及表抗陽性40例,每次10克,一日3次,連續6周治療,癥狀大為好轉,又鞏固治療6周,結果治愈率95%。王潤潔等用蜂乳、蜂巢提取液和蜂蜜制成的蜂膏治療慢性肝炎20例。每次服10克,每天3次,連服10周。結果肝功能均轉為正常,表抗轉陰率80%,癥狀普遍好轉。山東醫科大學許百全等人用蜂花粉、蜂王漿、蜂王胚、蜂膠等制成的合劑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結果肝功恢復,病毒消失癥狀好轉,表抗轉陰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濟南傳染病院于萍用復方蜂產品合劑治療29例慢性肝炎,2個月后臨床癥狀消失,肝功正常者為26例。北京王敏松介紹利用蜂膠、花粉、王漿、蜂蜜治療脂肪肝。連續2年,結果化驗各項指標正常,自覺癥狀也非常好,同時也使膽囊炎治愈了。
(五)蜂毒
蜂毒能治愈肝硬化已成為當今奇事,解決肝臟疾患一大難題,使多少生命得到挽救,這可能主要與蜂毒能使纖維組織(膠原纖維、彈力纖維等)得到新的調整,消除多余的纖維細胞,同時也為正常肝細胞再生提供和創造條件有關。
南京軍區司令部門診部內科丁志賢報道蜂毒治療肝硬化合并腹水一例.經四個月治療,肝功能正常,B超復查證明門靜脈直徑縮小,治療有效,并介紹治療經過:
王某,男性,30歲,江蘇人。1990年4月某院診斷為"乙型肝炎",經治療后好轉出院。1991年4月再次復發,住淮陰市傳染病醫院醫治2月余,肝功仍不正常,病情惡化轉上海某醫院,診斷為肝硬化腹水,門靜脈高壓,經14氨基酸、肝氨要素沖劑、肌苷、益肝靈和干擾素等綜合治療無明顯好轉。后轉入我部自愿接受蜂毒治療。體檢:精神疲乏,慢性病容,神清、面、**散在蜘蛛痣,心肺聽診正常,肝肋下lcm,質中等,腹水征(十)、脾肋下1.5cm。肝功檢查:總蛋白60g/I一白蛋白36g/I,球蛋白24g/L,SGPT297u,HB-sAgl:120。采用新蜂毒注射液(吉林省扶余制藥廠生產)。每日注射一次,每次2毫升(0.5mg),30天為一療程,共治4療程。經一療程治療,食欲增加,腹水減少。第三個療程后,腹水消失,蜘蛛痣減少,肝功基本恢復正常,3次肝臟B超復查,門靜脈直徑縮小。
討論:
蜂蜇療法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病例已有報道。應用國產新蜂毒注射液治療肝硬化尚無報道。本例應用蜂毒治療后,食欲增加,自覺癥狀好轉,蜘蛛痣、腹水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B超證實門靜脈直徑縮小,證明蜂毒治療有效。蜂毒治療肝硬化機理推測可能是蜂毒擴張微血管,改善肝臟微循環,降低血液粘度,能促進肝細胞的新陳代謝功能。另外,蜂毒還具有刺激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促進垂體前葉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繼而達到抗炎、抗病毒等功能。
此病例是利用蜂毒注射液,使用活蜂蜇刺如何?同樣有效,病例不少。葉科良報道蜂蜇治愈我的肝硬化癥就是一例。我自從1965年患了"無黃疸肝炎",二十多年中雖不斷地治療,經常吃藥,但總是好好犯犯地不能根絕,且一年比一年重。1985年發生肝硬化腹水,發生昏迷,后用B超檢查,確診為肝硬化后期.用各種藥物治療均無濟于事,此時市醫院說要做后事準備。(同時,我還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和嚴重的腎臟病等多種疾病)
1986年春天,我的右大腿根部,接近腹股溝的肝經皮部生了一塊象雞蛋大小的紫斑,這是肝硬化后期的特征,一般人長在手掌部,名為肝掌。
我想,紫斑如果是肝硬化后期特征,那么紫斑與肝的關系一定是密切相聯的,如果用蜂蜇此處,可能會使肝部發生反應,我大膽地進行了蜂蜇試驗,同時開始服用蜂王漿,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2-3克,加蜜溫水攪拌后口服,在蜂蜇期間停止一切其它藥物,以觀其效果(蜂的品種為意大利蜂)。
下邊是用蜂蜇過程的情況:
第l天用2只蜂,紫斑處微疼發癢,肝區無反應。
第2天用3只蜂,第4天用8只蜂,紫斑處微疼發癢,肝區郁悶有緩解,肝區舒服。
第6天用10只蜂,紫斑處疼重癢輕,肝區郁悶有緩解,肝區舒服。第8天用10只蜂,紫斑處疼重癢輕,肝區郁悶有緩解,肝區舒服。
第11天用7只蜂,紫色開始漸退,疼痛加重,肝區郁悶有緩解,肝區舒服。
第15天和第18天,各用6只蜂,紫色明顯減退,起疙瘩又難消,疼痛難忍,郁悶基本捎失。最后幾天,由于蜇后很疼,起疙瘩難消,當時我以為是蜇后引起子靜脈曲張,所以暫停蜂蜇。
1986年lo月6日,經解放軍252醫院B超聲波檢驗,結果肝膽脾都完全正常,肝硬化出人預料的好了。
1987年春季,在保定市中醫院用B超聲波檢查及驗血檢查,結果完全正常。
蜂毒治療肝硬化腹水有效,如加用其他蜂產品,更可獲得明顯療效。有很多學者作了嘗試。
武漢同濟醫科大學報道蜂針配合王漿花粉蜜治療晚期肝硬化腹水一例,該患者張某,男,37歲。1985年患乙肝,久治不愈。1988年轉為肝硬化腹水。經??浦委?,日趨惡化,每周輸血漿1000毫升,白蛋白50毫升,每次腹水消退需45天。檢測時B超報告門脈內徑1.5cm,脾大1.57cm×5.6cm,中量腹水。血清總蛋白53g/L、白蛋白29g/L、球蛋白24g/L。
蜂蜇每天1次,平均1.3只,計250針。取穴:肝俞、膽俞、臺谷、陰陵泉、陽陵泉、足三里、太沖、阿是穴。配合服用大量王漿花粉蜜(王漿、花粉比例為1:2及蜂蜜適量)。每日王漿30克、花粉60克。常規西藥照常、10天內腹水消失。第二療程平均每日用蜂2只,累計237只。B超門脈內徑1.3cm,脾大1.68cm×6.3cm,無腹水。血清總蛋白61g/L、白蛋白32g/L、球蛋白29g/L。能騎車,開始輕工作。
遼寧中醫學院蜂療醫院王潤洲、王潤潔的研究課題"蜂毒配合肝舒靈治療肝硬化14例報告",經認真探索利用蜂毒蜂乳和蜂房治療肝硬化,獲得良好效果,不僅癥狀與體征得到好轉,而且肝功能也能較快得以恢復。藥品:蜂毒為鮮蜂毒。肝舒靈:由柳樹蜜或椴樹蜜40度過濾后1000克,蜂王漿150克,蜂房水提取液50克混均,過濾攪拌3次。存放玻璃深色容器內,避光,密封冷藏。治療方法:肝舒靈每日3次,每次飯前空膠含服15ml,3個月為一療程。活蜂蜇刺,每穴一蜂,每日10-16只蜂,隔日一次。3個月為一療程。選穴:夾脊穴、肝俞、膽俞、脾俞、腎俞、足厥陰肝經及足少陽膽經諸穴,局部鄰近取穴。結果14例病例中,患者均有明顯恢復,肝功能明顯好轉。
解放軍濟南軍區前衛蜂療門診蘇和祖等報道蜂針療法治療肝硬化32例療效觀察,指出自1991年5月采用蜂針療法加服蜂產品復合制劑,治療病毒性肝炎并肝硬化患者32例,療效滿意。均為門診患者,男29例,女3例。年齡26-65歲。病史最長26年、平均8年,肝硬化1-10年。乙肝并發肝硬化30例,丙型肝炎并肝硬化2例.
試敏后陰性者接受治療。根據病情循經取穴,主穴:肝俞、膽俞、腎俞、玉陽、太沖、脾俞、足三里、曲池。有黃疸者加后溪、合谷。肝區脹痛者加期門、章門。食欲不振者加小腸俞、承山。惡心嘔吐者加內關、天突。失眠者加三陰交。鼻衄、牙齦出血者加偏歷。轉氨酶升高者加耳穴的肝陽1.2,肝點。腹水者加耳穴腹水點。先散刺,病人耐受后改為直刺或蜇刺。一般用量為10-25只,每日或隔日一次,30次為一療程。蜂產品復合制劑,每次15克,一日二次,溫開水送服。治療三個療程。結果:臨床治愈5例,顯效21例,好轉4例,無效2例??傆行?3.7%。本治療法不良反應低,安全;見效慢,療效持久。
以上病例,肯定表明以蜂毒為主的蜂產品復合使用,治療肝硬化或合并腹水的病人,一般經過4-6個月的治療,大多癥狀好轉,肝功能恢復正常,門靜脈直徑縮小,機體狀態和精神狀態均會得到恢復。至于活蜂蜇刺和使用蜂毒注射液(純正)二者相比,各有長處,都可獲得相應結果。
蜂毒能凋正肝內纖維組織代謝,使其多余者被吸收消化,那么對其他類型的纖維結構是否也會有相同治療效果呢?經過實驗研究,證明蜂毒可以消除肝內血管病,經B超證明,血管瘤消失。據龔春"蜂蜇療法治療肝血管病有效"的報道:一位小學特級教師(51歲)患肝血管病三年多,病情日趨嚴重,已行走困難。肝掃描證實肝有2/3已實質性破壞。在治療無望時,勇敢地接受蜂蜇療法。在愛人幫助下,在背部、手上已出現血管瘤的部位用活蜂蜇,每日達20只蜂,連蜇10天,休息1天。幾天后,肝悶緩解,睡眠正常,飲食增加,肝區疼痛好轉。皮下血管瘤逐漸縮小,顏色變淺,結繭后而變軟,精神好轉。
肝內血管病,目前內科療法尚無良策,外科治療也甚困難,而利用蜂毒治療可獲得治愈,真乃奇跡。
上一篇:德國研究用蜂毒對付艾滋病
下一篇:治療皮膚搔癢蜂毒優于蜂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