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與診斷
孢子蟲病的某些癥狀常常與成年蜂的其他蜂病,如蜜蜂慢性麻痹病以及饑餓、農藥中毒等的表現相混淆,一般都有兩翅散開不相連,腹部膨脹、下痢,不能蜇刺等癥狀。
蜜蜂孢子蟲主要感染成年蜂(包括蜂王)。幼蟲和蛹不發病。感染初期的病蜂沒有明顯的癥狀,但到后期則出現個體縮小、頭尾發黑、下痢等癥狀。而患孢子蟲病的病蜂中腸變成蒼白色,沒有光澤。環紋和彈性都已消失。在蜂場可以依據這一病癥診斷孢子蟲病。
發生與傳播
冬末春初,蜂群開始活動,新陳代謝逐漸增強,蜜蜂后腸中的糞便迅速增加,而此時外界氣溫尚低,蜜蜂還不能大量外出活動,有時會在蜂巢內排泄,因此,這個季節孢子蟲病傳播的機會最多。春夏季節若遇陰冷多雨的天氣,蜜蜂長期不能外出排泄,孢子蟲病的發病率也會相應提高。
蜂群失王,病情會更加嚴重。
盜蜂可引起蜂群間孢子蟲病的傳播,采水工蜂也可能是孢子蟲的傳播者。
蜜蜂孢子蟲病常和病毒病,幼蟲腐爛病并發,因此要特別重視對蜜蜂孢子蟲病的防治。
防治方法
對孢子蟲病的防治需采取預防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
(1)使蜂群貯有充足的優質越冬飼料和良好的越冬環境,絕對不能用甘露蜜越冬。越冬室溫度要保持在2-4℃,并且干燥,通氣良好。
(2)早春時節,選擇氣溫在10℃以上的晴朗天氣,讓蜂群作排泄飛行。
(3)及時更換老、劣蜂王。
(4)對病群的蜂箱、蜂具和巢脾要及時進行清洗與消毒,還可采用80%醋酸液熏蒸的方法。冰醋酸有很強的腐蝕性,使用時要注意安全。
(5)酸飼料:酸飼料對控制此病效果較好,1kg糖漿或蜜水中加1ml檸檬酸或4MI醋酸,每群每次喂0.5kg,隔5天喂1次,連喂5次。
(6)藥物治療:按NY5138-2002規定,使用甲哨唑片飼喂,每升按50%糖水加本品500mg,隔3天1次,連用7次,采蜜期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