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蠟螟形態特征
卵呈短卵圓形,長0.3~0.4 mm。表面不光滑。卵顏色初為粉紅,后轉化乳白,蒼白,淺黃,最后變成黃褐色。卵塊為單層,卵粒緊密排列。
幼蟲剛孵化的幼蟲呈乳白色,稍大后,背腹面轉成灰和深灰色(圖10-5)。老熟幼蟲體長可達28mm,重量可達240 mg。
大蠟螟幼蟲和成蟲
繭通常是裸露,白色的,但有些繭也會被黑色糞粒或蛀屑包裹。長達12~20 mm,直徑5~7 mm。常在箱底和副蓋上結繭。
蛾顏色呈銀白色,而以蟲脾為食的蠟螟則呈褐色、深灰或黑色。成蟲雌蛾體大,平均重可達169 mg,體長20 nm左右。下唇須向前延伸,使頭部成鉤狀,前翅的前端2/3處呈均勻的黑色,后部1/3處有不規則的亮域或黑區,點綴黑色的條紋與參差的斑點,從背側看,胸部與頭部色淡。雄蛾體較小,重量也較輕。體色比雌蛾淡,前翅頂端外緣有一明顯的扇形區,顏色也相對較淡。雌雄蛾的大小和顏色,根據不同幼蟲食料變化也很大(圖10-6)。
⑵大蠟螟生活史和習性
大蠟螟的生活史為2個月左右,長可達6個月之久。就周期較長的來說,休眠發生在前蛹期。在我國南方可發生3~5代,且有世代重疊現象。
成蛾羽化后既不要食物也不要水分,一般
經過5h以上才能交尾,多數在4~10 d 后開始
產卵。產卵期平均3.4 d 。產卵量600~900粒之間,個別可產1800粒卵。產卵位置多在箱壁綴隙中。
蛾壽命在3~15 d ,在30~32℃條件下,多數交尾過的雌蛾會在7 d 內死亡。35℃下,壽命可達10 d 。溫度較低,雌蛾壽命會延長。雄蛾壽命較短。平均約為5.5 d 。
卵在較高氣溫(29~35℃)下發育快,卵產下3~5 d 后,即開始孵化。在18℃下卵的孵化期可延至30 d 。將卵短期暴露在極端溫度下(46.1℃以上70 min,0℃以下270 min)會引起卵全部死亡。
濕度對卵的孵化影響也很大。相對濕度在25%~35%時,有1/3的卵不能孵化。高濕環境比低濕環境有利卵的孵化,使卵期縮短1~2 d ,死亡率下降14%。但是,濕度高于94%,卵易發霉;低于50%時卵易干枯,最適濕度為60%~85%之間。
幼蟲期在45~63 d ,初孵幼蟲有蠶食卵殼或怕光的習性。幼齡幼蟲會先取食蜂蜜和花粉,隨后會從巢房壁外部鉆進花粉內,逐漸向巢脾中部延伸隧道,在那里繼續取食、長大,免受工蜂的清除。
幼蟲發育最低溫度為18℃,最適溫度30~35℃,相對濕度80%有利于幼蟲發育。初孵幼蟲活潑,爬行迅速,2齡以后的幼蟲活動性明顯減弱。1 d 幼蟲體小,不易被工蜂清除,上脾可高達90%。幼蟲期一般6~8 d ,1~2 d 食量小,對蜂兒影響不大。3~4 d 食量大,鉆蛀隧道,是造成白頭蛹的主要蟲期,5~6 d 幼蟲個體大,在脾上取食,易被工蜂咬落箱底,不再上脾。
在蜂群內,大蠟螟幼蟲的生長速率是極其驚人。如果食料與溫度條件適宜,幼蟲在孵化后第1個10 d 內,體重每天就會有成倍增長,這樣快的生長速率說明,一旦蜂群由于中毒或其他原因造成群勢嚴重削弱,蜂群內的所有巢脾即可在10~15 d 內被幼蟲毀壞。
發育中的幼蟲實際上取食蜂群里的所有蜂產品,特別嗜好黑色巢脾。如果大蠟螟幼蟲缺少食料,蜜蜂幼蟲也將受其危害。在溫暖季節,許多幼蟲常在蜂箱底板的花粉和蠟屑中生長,但在經加工的蜂蠟,如巢礎或巢蜜上的新蠟上,幼蟲無法完成生活史。
最后1 d 幼蟲結繭前會停止取食,找適宜的場所吐絲作繭,通常老熟幼蟲會鉆入巢框或箱底裂縫處聚集結繭化蛹。少則幾十,多則成百,繭呈圓柱形。
前蛹期的幼蟲體顯著縮小,體色加深,由淺黃色→淺褐色→褐色→深褐色。蛹多數在傍晚5時后羽化,30℃時蛹歷期最短。越冬蟲期通常為老熟幼蟲或前蛹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