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蜜蜂需要什么技術?比如病蟲如何防治?
初養蜂者需要:1、蜂箱2、蜂具3、蜂種4、四季管理5、病害防治等環節,內容較多,篇幅有限,間單介紹一些。
一、蜂箱、巢框、巢礎、搖蜜機、起刮刀、面網、噴煙器、隔王板等用具。
蜂箱標準箱,目前我國普遍使用的蜂箱是10框標準箱,又稱郎氏蜂箱,它是由10個巢框,箱身、箱底、巢門板,副蓋、箱蓋以及隔板組成的。十框箱:可用不變形的紅白松、杉木、青楊等堅固耐用的木材。板的厚度不少于2公分。箱內圍長465毫米、寬380毫米、高245毫米,前后壁外側各有一個扣手,便于搬運。前后壁內側上部各開一條寬8毫米、深25毫米的槽,槽口處釘上一鐵片引條,引條上沿距箱體上沿17毫米。2、箱蓋a、蜂箱大蓋b(副蓋)紗蓋。3、箱底。
二、蜂 具
蜜蜂飼養管理用具有多處,除蜂箱外還有巢礎、分蜜機、面網、起刮刀、蜂帚、隔王板等都是必需的,根據蜂的規模選用,其他蜂具如生產蜂王漿、生產蜂花粉等的用具可根據需要購置。
1.巢礎
巢礎是安裝在巢框內供蜜蜂筑造巢脾的基礎,它是人工制造的蜂蠟片,經巢礎機壓制而成,具有巢房底和巢房壁的板基。有供飼養歐洲蜜蜂使用的意蜂巢礎; 生產雄蜂蛹的雄蜂巢礎;飼養中蜂用的中蜂巢礎。使用巢礎筑 造的巢脾整齊、平整、堅固,雄蜂房少。
2、面網
面網是管理蜂群時,保護操作者頭部和頸部免 遭蜂蜇的用具。
3、起刮刀
養蜂的專用工具。一端是彎刀,一端是平刀。 用它撬動、刮、鏟東西。如撬動副蓋、刮鏟蜂箱內和巢框上的污物。
4、噴煙器
是鎮服或驅趕蜜蜂的工具。由發煙筒和網箱兩部分組成。使用時,把紙、干草或麻布等點燃,置入發煙筒 內,蓋上蓋嘴,鼓動風箱,使其噴出濃煙,但不要噴出火星。
5.蜂帚
主要用來掃除巢脾、箱體、養王框等蜂具上附著的蜜蜂,是長扇形的長毛刷。一般有兩排刷毛,刷毛長65 毫米,用不易吸水的白色馬鬃或馬尾毛制成。
6.蜂具凳
可放置管理用的蜂具和記錄本。檢查蜂群時當坐凳。
7.隔王板
隔王板是控制蜂王產卵和活動的柵板,把蜂群嚴格分隔為育蟲區和產蜜區,使幼蟲、蛹、花粉等不會與蜂蜜相混雜,工蜂可以自由通過。用14號鉛絲制成的鉛絲隔王板,牢固耐用,不易變形;兩鉛絲之間的空隙約4.4毫米,蜂王不能通過,但價格較貴,用直徑7.5毫米竹絲制作的竹絲隔王板,在我國南方取材方便,加工容易,成本低,但是牢固度較差,較易變形,隔王板分平面隔王板和框式隔王板。平面隔王板是把育蟲巢和貯蜜繼箱分隔開,便于取蜜和提高蜂蜜的質量。框式隔王板插在蜂箱內,可把蜂王控制在幾個脾上產卵。
8.飼喂用具補充飼喂蜜汁、糖漿或水的用具有多種,常用的有:
(1)巢門飼喂器,也稱瓶式飼喂器由一個廣口瓶和底座組成,瓶蓋用寸釘釘出若干個小孔,將裝滿蜜汁的瓶子倒放,插入底座,在大氣壓力下,蜜汁能被蜜蜂吸出,而不滴落。晚間將巢門飼喂的底座口從巢門插入巢內,適合進行獎勵飼喂,能避免引起盜蜂。對于未滿箱的弱群,可將它放在蜂箱內的隔板外面飼喂。河北農業大學養蜂場研制的塑料杯飼喂器攜帶方便,灌人糖漿后,蓋上底蓋,翻轉底蓋朝下平放,從巢門插入巢內。
(2)框式飼喂器
為大小與標準巢框相似的長扁形飼喂槽。有木制的和塑料的,也可用粗竹子制造。器內,有薄木片浮條,飼喂時供蜜蜂立足吸食,框式飼喂器適合進行補助飼喂。此外在巢框上梁鑿成長方形的淺槽,也可作為少量飼喂蜜汁用。
(3)巢頂飼喂器
是放置在蜂箱上面的大型飼喂器,大小類似淺繼箱的盤狀,適應緊急補充飼料和飼喂越冬飼料,一次可裝5~10升糖漿。
9.蜂王誘入器
常用的蜂王誘入器 有木套誘入器、安全誘入器和框式誘入器等數種。
(1)木套誘入器
木套誘入器是一個扁平的鐵紗籠,一端的木堵頭上開有小孔,裝有可抽拉鐵片,鐵紗籠的開口端插入一薄木板。
(2)安全誘入器,又稱扣脾誘入器是一個長方形的銀絲紗籠,四壁的下部有鐵片制的齒牙,可以壓入巢脾,下部有一可抽出的鐵片。
(3)全框誘入器
用木板或鐵板為框架,兩個大側面裝備鉛絲紗,其內部寬度約43毫米,高度245毫米,剛好可裝入一個巢脾,上面有抽拉板。
(4)蜂王籠
是用鉛絲紗制成的長方形小籠,體積約23橐米×33毫米×50毫米,其上面鐵壁有一圓孔,由此可放入王臺或蜂王,圓孔上有滑動的鐵片蓋,下部裝有可開閉的木制飼料槽,槽內可裝入煉糖。可用來誘入王臺或蜂王,也可以囚禁蜂王。近年來廣泛使用一種竹絲制作的蜂王籠,以四周鉆有小孔的塑料片,作上下兩端,用直徑2毫米的竹絲插入小孔,圍成長方形小籠,體積約20毫米×33毫米×50毫米,每根竹絲間距3毫米,其中有一根竹絲較長,是活動的,可以拉出,由此處放入蜂王。多用于晚秋或冬季,將蜂群的蜂王關入竹絲蜂王籠,使蜂王停產,便于防治蜂螨。
三、蜂種
選擇蜜蜂了。現在飼養的主要蜂種是意蜂和黑蜂系的雜交蜂種。初養蜂的,早春最早的時候,一般買個四箱左右,三箱到四箱的蜂,這個蜂就可以搞飼養了。
補充:蜜蜂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蜜蜂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要貫徹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并按照生產無公害蜂產品要求進行。 一、蜂病的預防
1、選育抗病蜂種 有兩條技術途徑,一是在同一品種內定向培育,二是利用雜種優勢,選育抗病蜂種。 2、飼養強群 ①保持蜂脾相稱,加強蜂群管理 早春蜂群應注意保溫,夏季應重視降溫。除了蜂巢外部人為保溫、降溫措施外,應保持子脾上蜜蜂的適當密度,并根據外界溫度高低,調整蜂路。 ②淘汰老脾多造新脾 巢脾是蜜蜂繁育場所,也是儲蜜場所,同時是病源載體,及時淘汰病群巢脾、老脾能有效減少病源傳播。 3、預防蜜蜂病蟲害的措施 ①提倡自繁自養 除引進良種除外,不從疫區購買蜂群,以免相互感染。飼料應用自產的蜂蜜、花粉。從外地購進舊蜂箱應嚴格消毒后再使用,本蜂場發生蜂病,應立即隔離治療,不要將病群巢脾任意調入健康蜂群,以防交叉感染。每年對蜂箱、巢脾消毒一次以上。 ②改革喂藥方法 改傳統的糖水拌藥為將蜂藥加入花粉或糖粉喂蜂。 ③防止蜜蜂農藥中毒 了解周圍農田噴灑農藥情況,采取應急措施,預防或減少蜜蜂的農藥中毒。 二、常見蜂病的治療
蜜蜂常見病蟲害有蜂螨、爬蜂病、白堊病、美洲幼蟲腐臭病、歐洲幼蟲腐臭病、中蜂囊狀幼蟲病及茶花、油茶花蜜中毒。 1、大小蜂螨 ①規律及癥狀 夏、秋季,大蜂螨寄生率高,小蜂螨危害也開始嚴重。巢門前,有殘翅不全幼蜂爬出,經肉眼辨認有的蜂體上附有蜂螨。在割除雄蜂脾時,能發現大幼蟲、蛹體上附有大蜂螨,有時見蜂體上附有蜂螨。將新出房子脾抖蜂后,能發現小蜂螨在子脾上亂爬。 ②防治 經常割除雄蜂蛹,清除雄蜂房內蜂螨。在6月上旬,主要蜜源結束后,繼箱群可掛氰菊酯(螨撲)治螨。在小蜂螨寄生率上升時,用升華硫均勻刷在封蓋子脾上,5天1次,連續2~3次。7月份,在椴樹、荊條大流蜜前期可關王或采用處女王交尾,造成斷子,讓蜂螨暴露在蜂體或巢脾上,再掛氟氨氰菊酯條治螨。大流蜜期不用藥,預防蜂藥污染蜂蜜。 2、爬蜂病 ①規律及癥狀 南方一般在春季4~5月份油菜花期,北方5~6月份洋槐花后期、荊條花期易發此病。西方蜜蜂爬蜂病,主要由螺原體、孢子蟲等病原綜合引起的青壯年蜂病。病蜂爬出箱外,行動遲緩,不能飛翔,聚集在低洼地或草叢中。有的死蜂雙翅展開,吻伸出,但不同于農藥中毒。 ②防治 藥物防治可用檸檬酸。繼箱群每晚喂500毫升藥物糖漿,內含2克檸檬酸。每天1次,連續喂3次,停3天,再喂3次。 3、白堊病 ①規律及癥狀 一般發生在春季及初夏,外界氣溫19~30℃,空氣潮濕。由蜂球囊菌寄生引起的蜜蜂大幼蟲死亡的真菌性傳染病。在巢門口可發現有灰白色或黑色片狀硬質幼蟲體。患病巢房封蓋不齊有凹陷、穿孔。死亡的幼蟲呈干枯狀,白色或灰黑色,無臭味,無粘性,易被清除。 ②防治 此病發病后不易治愈。蜜蜂春繁時,不喂來歷不明的蜂花粉,箱內換入茶花花粉脾或喂茶花花粉可減少白堊病發生。發病輕時,可用藥物治療,用丙酸鈣加入糖漿喂蜂,繼箱每群喂糖漿0.5千克(含丙酸鈣0.5克)。嚴重時應該換脾,必須蜂多于脾,再喂糖漿。 4、美洲幼蟲腐臭病 ①規律及癥狀 夏季弱群易發病,在大流蜜期,病情減輕,甚至自愈。由幼蟲芽孢桿菌引起的蜜蜂幼蟲病。4~5日齡幼蟲易發病,封蓋后死亡。發病的封蓋房油亮發光,下陷,有穿孔。腐尸緊貼房壁,挑起有拉絲,褐色有魚腥味。 ②防治 發病初期,將病脾抽出淘汰,嚴重的換箱換脾再用藥物防治,用鹽酸土霉素可溶性粉,每箱(10框)每晚喂500克糖漿(含200毫克純土霉素),隔4日1次,連喂3次,停3天,再喂3次。采蜜前6周停止喂藥。 5、歐洲幼蟲腐臭病 ①規律及癥狀 一般春季脾多于蜂的弱群易發生。由蜂房球菌引起的蜜蜂幼蟲病。3日齡小幼蟲易感染,4~5日齡死亡,蟲體變淡黃色、黃色、直至黑褐色,易清除有難聞酸臭味。 ②防治 西方蜜蜂患此病不嚴重,在蜜蜂密集,注意保溫條件下蜂群能自愈。用土霉素治療,方法與治美洲幼蟲腐臭病相同。 6、中蜂囊狀幼蟲病 ①規律及癥狀 南方2~4月與11~12月,北方5~6月,是發病高峰期。由病毒引起,每天上午,可見工蜂從巢內拖出病蟲尸體,散落在巢門前。子脾有插花子,房蓋有穿孔,房內有尖頭死幼蟲,褐色無臭,易從巢房拖出。 ②防治 去除病群蜂王,換上健康群成熟王臺,新王交尾產子后,蜂群康復快。在斷子間淘汰病脾,讓工蜂密集,多造新脾。用中草藥華千斤藤(海南金不換)干塊根15~20g或半枝蓮的干草50g,煎湯,可用于20~30框蜂的治療。 7、茶花與油茶花中毒 ①規律及癥狀 發生在10~11月份茶花、油茶花開花期。茶花、油茶花流蜜不佳,危害蜂群輕;流蜜好,危害蜂群嚴重。蜜蜂在采茶花、油茶花后,引起大批幼蟲死亡,死亡幼蟲散發酸臭味。 ②防治 在茶花、油茶花流蜜期不間斷喂飼糖漿(蔗糖與水比2∶3),上午一次,晚上一次,陰雨天不斷,結合分區管理效果更好。 另外,山區放養的蜂群,秋季易受胡蜂侵害,根治辦法要設法找到胡蜂蜂巢徹底毀巢,或捉住胡蜂,粘上毒藥,放其回巢,毒殺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