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蜂業現狀及存在問題
摘要:自2002年開始,阿根廷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第一蜂蜜出口大國。為提高中國蜂業在國際上的地位,本文從中國蜂業的管理、蜂業標準及監測體系建設、生產、銷售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國蜂業的現狀,指出了中國蜂業存在的問題。 中國自西漢時就開始養蜂 。至今已有 2000多年的歷史 .是世界上最早飼養蜜蜂 的國家。改革開放以來 ,中國養蜂事業發展迅猛 ,從1949年的5O萬群發展到2005年的730萬群。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一養蜂大國,擁有世界約 1/8的蜂群。2001年前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蜂蜜出口國。2002年開始 。阿根廷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第一蜂蜜出口大國中國退居其后 ;成為第二大蜂蜜出口國。為了提高中國蜂業在國際上的地位 ,促進 中國蜂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將從蜂業管理、蜂業標準及監測體系建設 、生產和銷售等方面分析中國蜂業的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為中國蜂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中國峰業管理現狀
中國蜂業實行國家統一管理部門分工負責的管理體制。農業 、商業 、經貿部門分別主管生產、購銷經營和對外貿易 :醫藥、輕工部門管理以蜂產品為原料的藥品、食 品、化妝品等制品。 農業部畜牧局負責全國養蜂生產的管理,中國養蜂學會為全國性跨部門、跨行業的民間學術團體,托單位為農業部 ,是全國一級學會,掛靠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下設產品、蜜源與授粉 、蜜蜂保護育種 、飼養 、中蜂保護及利用 、蜂業經濟、蜜蜂文化專業委員會等分會。 中國蜂產品協會的依托單位為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是全國性一級協會。它是由從事養蜂生產、蜂產品加工、經營、外貿、科研、教學等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自愿組成的跨地 區跨部 門、跨所有制的全 國蜂產品行業組織。 養蜂管理站負責具體管理地方的養蜂生產和技術指導 ,全國現有140多個地方養蜂管理站 .其中省級 9家 ,市級 133家。據顏志立估計 ,現存的約有90家。
二、峰業標準及監測體系建設現狀
在標準建設方面,農業部、商業部、質檢系統等各個部門相繼頒布了《蜂蜜衛生標準》(GB14963--2003)、《輻 照 花 粉 衛 生 標 準 》(GB14891.2—94)等強制推薦標準。近年來 ,又頒布了《蜜蜂飼養管理準則》(NY/T5139--2002)、《蜜蜂飼養獸藥使用準則》(NY5138--2002)、《蜂蜜》(NY5134--2002)、《蜂王漿與蜂王漿凍干粉》(NY5135—2002)、《蜂花粉》(NY5137—2002)和《蜂膠 》(NY5136--2002)等多個行業標準。蜂產 品中藥物殘留檢測方法等一批國家標準相繼頒布實施。蜂王漿國家標準(GB/T9697-2002)于 2003年3月1日開始實施 ,蜂蜜國家標準(GB 18796—2005)于 2006年3月1日頒布實施。到目前為止,中國有關部門批準的蜂產品生產、質量 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超過 70項 ,涉及養蜂生產的各個環節和蜂產 品各大類別。另外 ,還有相當數量的地方標準 。 全國現有部級蜂產品檢測中心2家,分別是農業部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和農業部蜂產 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負責全國的蜂產品質量抽查和普查任務 ,并對外提供檢測業務。另外 ,中國檢驗檢疫系統的各地商檢機構也大多進行蜂產品的檢測工作 。
三、中國峰業的生產現狀
2005年飼養的蜜蜂數量已達730萬群 ,其中西方蜜蜂約占2/3,東方蜜蜂約占1/3。東方蜜蜂以生產蜂蜜為主,西方蜜蜂生產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生產蜂蜜為主 ,另一類以生產蜂王漿為主。養蜂發達地區的蜂農以生產蜂王漿為主,如江浙一帶。相對來說 ,中國西南部 、東北部等地區以生產蜂蜜為主。 2005年,中國蜂蜜產量為29.3萬t、蜂王漿產量為3 000t、蜂花粉產量為 5 000t、蜂膠產量為 350t、蜂蠟產量為 4 000t。全國現有蜂農約30萬人,分為專業養蜂者和業余養蜂者。 中國由于疆域廣闊 ,植被眾多,一年四季均有蜜源植物開花泌蜜,很適合養蜂據初步調查 ,現被蜜蜂采集利用的蜜粉源植物有14 317種,分屬于864屬,141科 ,分別占全國被子植物的 58.77%、29.32%和48.45%。其中主要輔助蜜源植物466種 ,主要粉源植物24種 。中國能夠生產大宗商品蜜的全 國性和區域性主要蜜源植物50多種。東北地區的主要大宗蜜 源植物有椴樹 、油菜 、胡枝子、向 日葵 ,華北地區主要有荊條 、棗樹 、刺槐 ,西北地區主要有棗樹 、刺槐 、百 里香 、老瓜頭 、養麥 ,華中地區主要有油菜、紫云英、烏桕 、黃荊 、棉花、柃木 ,華南地區主要有荔枝 、龍眼、山烏桕 、蠟燭果 、窿緣桉 、鵝掌柴 、米碎花 ,西南地區主要有油菜、白刺花 、烏桕 、黃荊 、鵝掌柴 、米碎花 、野壩子 、東紫蘇。近年來,由于農業 結構調整和砍伐現象。中國的蜜源情況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
四、中國峰業的銷售現狀
目前 ,中國蜂業企業的銷售范圍主要包括蜂產品 、種王 、蜂藥 、蜂機具等 ,其中大多數企業從事蜂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1.蜂產品加工、出口貿易 、經營企業現狀 據中國蜂產品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 ,目前中國蜂產品加工企業約 2 000家 ,遍及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 ,但以浙江 、江蘇 、北京、湖北 、安徽一帶較為集中。大部分企業進行蜂產品生產并從事進出口貿易 ,其 中外貿進 出口企業占全國蜂產品企業的 2O%~25%左右。 蜂產品加工企業年產值約80億元 ,但年銷售額在1 000萬元以上的大型企業不超過100家 ,中型和小型的企業居多。另外還有零散的個體銷售者。大型企業中,大部分做國內市場的企業都是以 “特許加盟”的經營模式。 蜂產品的銷售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從南到北,各地都有當地比較知名的蜂產品銷售生產企業和品牌
其中市場表現相 比較活躍的品牌主要有汪氏 、知蜂堂、頤壽園、華興等為代表的北方品牌和寶生園、養生源 、明園、神蜂等南方品牌 ,主要是區域強勢品牌。蜂產品市場銷售額和利潤 中,蜂膠制品和蜂王漿占了大部分 ,蜂蜜和蜂花粉在整個蜂產品市場中所占份額較少。 目前 ,中國的蜂蜜有一半出口,主要出 口到歐、美 、日等國。50%~60%王漿出口,其中90%出 口到日本 。全世界的蜂王漿中有90%以上產自中國。80%一90%蜂蠟出口到國外。
2.蜂產品保健市場情況 由于蜂產品的純天然性和良好的保健效果 ,因而作為一種保健品,已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成為保健品市場的一個佼佼者。各蜂產品加工企業也 紛紛申報保健品批號。據不完全統
計 ,從 1996年到 2004年9月,國產蜂產品保健食品共有283種 ,其中王漿產品148種 ,花粉產品69種, 蜂膠產品66種 ,王漿進口保健食品1種 ,蜂膠進口保健食品4種,花粉進口保健食品1種 。相對于蜂王漿和花粉保健食品而言,蜂膠產品起步較晚,但它是目前市場上最熱的蜂產品保健品。 蜂產品保健食品的劑型主要包括片劑、硬膠囊 、軟膠囊、液劑、散劑和原料等。申報保健食品的功能有 :免疫調節 、抗疲勞 、延緩衰老 、耐缺氧 、抗氧化 、降血糖 、調節血脂 、美容 、改善記憶 、抗輻射等 ,其中以免疫調節居多。申報的保健功能比較集中,有84.9%的產品功能集中于免疫調節 、抗疲勞 、調節血脂 、調節血糖的4種功能上 ,而其他9項產品總共僅占15.1%通過。對消費者購買力的調查結果顯示 ,成年人對保健食品的功能選擇最多為減肥 、抗疲勞和免疫調節,其中 ,中老年人食用保健品最多 的是為了延緩衰老、免疫調節和調節血脂。不同蜂產品保健食品的產地分布各不相同以北京、江蘇、浙江 、廣東等地為主。
五、中國峰業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后 ,中國蜂業已經過了50多年的發展歷程 ,經歷了20世紀 50年代 的恢復發展時期60~7O年代 的顯著提高時期和8年代的高速全面發展時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點。 1.區域發展不平衡 由于歷史原因,東部地區如浙江、江蘇等省 ,從事養蜂生產的人員較多 ,養蜂技術較發達 ,蜂群總量也超過西部地區。西部省市養蜂發展較慢 ,西藏自治區目前處于起步階段。 2.蜂群發展與蜜粉源資源分布不相稱 中國的地勢為西高東低,西部多山,東部多為平原。由于區域發展不平衡 。致使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資源的載蜂量不同。中國有豐富的蜜粉源植物 。特別是廣大的山區,由于工業化程度較低 ,保存了大量 的野生植物資源 ,其中有許多蜜粉源植物 ,但這些地區往往養蜂的人少 .蜂群數量也少 ,因而中國蜂群發展與其蜜粉源資源的分布不相稱。 3.蜂群流向與蜜粉源資源開發利用不協調 由于缺乏科學的指導 ,蜜源情況沒有得到科學的預測預報,蜂產品的生產帶有盲目性。蜂農仍遵循以前的放蜂模式 ,憑經驗按照固定的路線開展養蜂生產。對
一些野生蜜源的采集和利用程度不高,極易造成產量的不穩定。 4.中國養蜂業仍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生產處于傳統養蜂階段現代化水平低 ,養蜂生產方式落后收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外界自然條件。由于“優質不優價”,因而蜂農為了追求產量 ,多采取 “多取蜜 、勤取蜜”的轉地生產方式 ,生產的多為稀薄的不成熟蜜 。這樣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只能低價出售。 5.蜂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 目前,國內絕大多數蜂產品加工企業是固定資產小于1 000萬元的小型企業 ,多數企業設備陳舊,廠房 、生產線和工藝流程大多不符合良好操作規范 (GMP)要求 ,因而生產 的產品大都雷同 。規模化 、集 中度 、集約化程度低 ,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不盡如人意。 6.蜂產品科技投入少,產品附加值低 蜂業行業內知識產權意識普遍不強,用于新產品研發的投入比例很低。對蜂產品的研究和開發仍處于比較低級的水平 ,蜂產品原料及粗加工產品相對過剩 ,而精深加工產品卻較為缺乏 ;蜂產品加工業技術水平和加工能力嚴重滯后于自身產業的發展 :國內消費和出口的絕大多數蜂產品仍以原料型產品或經簡單加工的產品為主 ,產品附加值低 ,貿易條件持續惡化 ;蜂產品的加工技術較陳舊、落后 ,科技含量較低 .高新技術在蜂產品加工中的應用很少在當今國際貿易日益頻繁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 ,中國蜂產品市場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 。 中國蜂產品要想在市場(包括國內和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加強行業的管理 ,建立健全蜂產品標準 ,提高產品質量,樹立品牌意識 ,建立名牌效應 ,進一步挖掘市場潛力 ,拓寬市場份額 .逐步改變 目前的生產和銷售狀況。提高中國蜂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聲譽 和影響力 ,進而帶動國內蜂產品市場的良性循環。
相關信息
我國養蜂業現狀
蜂產品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