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煙堿類農藥對蜜蜂的毒害表現!
新煙堿類農藥對蜜蜂的毒害表現!
蜂是對環境非常敏感和脆弱的昆蟲。近年來許多蜂友抱怨,蜂越來越難養。面對突如起來的農藥中毒,就是許多大型養蜂場也沒轍,就算花重金請了有30年以上養蜂經驗的老師傅管理蜂場還是無法應對農藥對蜜蜂的傷害。許多蜂場甚至不得不采取一到夏季就進山來減少農藥毒害和防暑。
目前主要使用的新煙堿類殺蟲劑主要有:吡蟲啉, 噻蟲嗪,呋蟲胺,噻蟲胺。這類殺蟲劑對蜜蜂的毒性比較強,對膜翅目,昆蟲綱的蜜蜂科表現為高毒。
與之前傳統的農藥:殺蟲雙,甲胺磷,敵殺死,敵敵畏相比,新煙堿類殺蟲劑多表現為內吸性毒性。而之前的傳統農藥在花期噴藥時遇到正采集的蜜蜂,采集蜂多半發生急性空中翻滾死亡,來不及回巢當場急性中毒死亡,或能采集花粉飛回到巢門前,但是雙腿帶著采集的花粉團來不及入巢門或卸花粉團就死亡,采集蜂銳減。通常只要內有老子脾,幼蜂未受藥毒觸殺或胃毒時,蜂群過十天半月還能逐步恢復采集和繁殖。
但是,新煙堿類因帶有內吸性胃毒,采集蜂在剛采集回來花粉一時半會還不發作毒性,通常在頭一天采集了有毒花粉或花蜜,過一個晚上蜂箱內參與過采集的蜜蜂死亡,新發作即將死亡的蜜蜂沖出巢門像喝醉酒一樣沖撞跌跌撞撞在地面小半徑圓弧打轉,打轉不久就翅膀岔開吐舌而亡。也有提脾像爆米花一樣彈跳從脾上掉下來亂爬亂竄不久死亡。
更嚴重的是,帶入的花粉含有毒性,在羽化出房的幼蜂食用過后,出現腸道毒性,而死亡。參與采集過有毒花的蜜蜂先行死亡,后續陸陸續續因采集入巢的花粉毒性滯后毒幼蜂。導致即將參與試飛的幼蜂死亡。而且因對幼蟲也有一個慢性毒作用,幼蟲往往育不成發生死亡,而被清理。
這種機理跟除草劑引起中蜂爛子機理一樣。新一代草甘膦一樣時內吸性質。在噴藥后,內吸到植物的根,莖,葉和花,在植物體內傳導。除草劑噴藥后也有個滯后效應,也就是說剛噴一周內植物沒什么反應,待到一周以后就葉子,根莖一起枯萎爛掉。
新煙堿類殺蟲劑因乙酰膽堿受體激動劑作用于昆蟲神經中樞抑制神經傳導。而且因大量和廣泛使用導致歐美國家的蜜蜂頻頻出現蜂群崩潰失調癥(CCD),很大一部份原因就是殺蟲劑抑制了蜜蜂的神經中樞系統的神經傳導,引起蜜蜂導航系統障礙導致蜜蜂消失于野外或因中毒死亡于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