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好王要按程序走 !
育好王要按程序走 !
俗話說得好,一只好王千斤蜜,一般養西蜂的人都會人工育王,不會育王的是極少數。在養蜂育王工作中,育王是一項技術及其復雜而重要的工作。特別是種王質量不可小視,育好王最重要的一條是選好種王。
選好種王是育好王的基礎的基礎。重中之重。種王是一個蜂場的生命線,它既可決定一個蜂場的興哀,也可決定一個蜂場的經濟效益的高低。所以,我們在選購種王時必須謹言慎行,必須要從正規的種王場選購適合本地蜜源氣候條件而產蜜量高同時具有較強抗螨防盜能力蜂種做種王較好。
這都是一個蜂場養蜂成敗的關鍵技術之一。
其二,我國種王品種多,不同的品種生產性能是不同的,有的蜂種生產蜂蜜產量較高,如:(東北黑蜂,松丹一號它們都是我國比較優秀的蜂種之一,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采集力強而產蜜量高,采零星蜜源,節約飼料而溫馴,抗螨,抗白堊病能力較強。)
有的蜂種產漿能力強消耗飼料多但能維持大群。由于蜂種不同,它們生產出來的蜜蜂和王漿質量和數量也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在選購種王時一定要根據自己家鄉的蜜源氣候條件需要而認真選好種王。
其三,一養王,二養糖,如果王都養不好,那還能養好蜂嗎?根據多年育好王的實踐經驗總結如下幾點育好王的體會:
1、除開選好種王之外,在育王時間和溫度方面要遵循按照育王分蜂的規律行事,也就是說人工育王的時間應選擇在溫暖的春季而氣溫穩定在20度以上。
2、培蜂王王臺的哺育群的選擇一般在蜂群強大達到12脾足蜂以上即可,為了提高王臺成功率,在移蟲育王前一定要先治好螨蟲病害。
3、外界和群內的蜜粉充足,巢脾發白是育好王的最佳標準,在這種情況下移蟲育王接受率高。
4、哺育群最好是選擇有輕微分蜂情緒的蜜型王蜂群做哺育群較好,已免漿多而稀掉蟲影響育王質量。
5、在移蟲育王前20天要定向培育優質種用雄蜂。其他非種用雄蜂應全部割掉清除。培育種雄蜂要像培育新王王臺那樣認真,每一個細節都要引起重視。
培育好種用雄蜂根培育,好蜂王王臺是要起同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培養種用種雄蜂時也要選擇在糖粉充足的大群進行培育。為了提高種用雄蜂的數量和質量,所以在培育種用雄蜂前一定也要先治好蜂群的螨蟲害特別是大小蜂螨。
6、移蟲前的準備工作:在移蟲前將種王控產一周左右再放出種王,放種王時邊二脾調放一張黑色的正在出房的老子脾讓種王產卵,種王剪展分區最好,三日之后查看一下產卵情況,如已產上卵應抖蜂調出放進糖粉充足而吐漿好的大群代管,第二天中午檢查一下種王產卵脾,如卵已孵化下午就可移蟲了,被移蟲的小幼蟲房底漿多,好移蟲,成功率高并且都是取用的大卵幼蟲。
7、在移蟲育王時的要求:心明眼亮,移蟲做到手穩,準,并能準確判斷12一18小時的小幼蟲輕快穩,準的移入工蜂清理好的蠟碗中,不得弄傷移入的小幼蟲。移蟲數量不易太多,一次移25條蟲左右就行了。最多不超過30條蟲為好。
為什么有很多蜂友都說自然王臺比人工王臺的王好?正因為他的王臺數量少,王臺位置適中,照顧周到,飼喂充足,自然王臺一般都是筑造在邊二脾較為普遍,所以我們育王加王臺框都是根據這一原理選擇加在邊二脾位置的。
四,哺育群的管理:
1、移蟲后的養王筐應輕輕加入事先調好的哺育群繼箱的邊二位置,邊脾應是滿糖粉,蜂多余多脾。產卵王應放在巢箱,加上平面隔王板即可。
2、在移蟲后第二天中午,可檢查一下移蟲接受率,如果接受率低,可掃掉養王筐上的飼喂蜂,進行復式移蟲。把接受了的王臺臺蓋用快刀片割淺點,把蟲挑出棄掉,再用移蟲針把接受了的王臺里的王漿調一小團在未接受的王臺內,再全部移入同齡小幼蟲(蟲齡同樣是18日齡內的小幼蟲)即可。
如果第一次就接受得好,接受率成功達到20個臺以上,一次性育出的王臺質量也是可以的,就不必用復式移蟲育王了。復式移蟲目的是為了提高接受率,并非王臺內的王漿越多越好,只要新蜂王出房后臺內有一定數量余漿就行了。
3、平時一般不要提出養王筐查看王臺情況,以免造成幼蟲脫漿掉蟲影響質量。
4、為了保證養王質量,平常不要震動養王蜂箱或開箱震動整個養王蜂箱,移蟲后第10天應查看一下王臺有效數量,便于安排分臺群數。
上一篇:培養適齡采集蜂要45天 !
下一篇:冬季蜜粉源缺乏蜜蜂怎樣補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