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拖了河南麥收的后腿(分析)
誰拖了河南麥收的后腿?近日,南陽連續陰雨小麥發芽,唐河收費站多輛收割機卻因未辦理超限運輸車輛通行證無法下高速。下不停的雨和高速路上的收割機,誰拖了河南麥收的后腿?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誰拖了河南麥收的后腿(分析),供大家參考。
誰拖了河南麥收的后腿(梳理分析)
麥子熟了。這幾天,在朋友圈、微博、短視頻平臺上,仿佛隔著屏幕,我們都能聞到收獲的氣息。金黃色的麥田很美,因為那是希望的田野里即將兌現的“田野的希望”。
不過,最近有一些信息,讓很多網友心里不是滋味。在河南南部一些地區,下起了大雨,成熟的麥子無法收割,有的甚至出了綠芽。有人因此聯想到了前兩天河南南陽的“收割機無法下高速”事件,質疑二者有無聯系。很多網友不太明白,為什么能夠順利上高速,下高速卻遭遇麻煩?
在社交平臺上,相關視頻被網友熱傳:有長長的一排收割機停在高速路邊的;有穿著制服模樣的人,拿著尺子量運送收割機車輛的;還有站在田間地頭的人,摘下一支麥穗揉開,攤在手心,展示泛著綠芽的新麥,嘴里不停地惋惜。
據報道,收割機不能下高速的主要原因是車輛超高、超寬,或者沒有辦理“跨區作業證”等。而南陽官方的回應稱,“事發當天就得到了解決”。由此來看,收割機難下高速和小麥淋雨發芽之間,可能并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但是網友們的共情可以理解。很多曾經在農村長大的人進城了,他們雖然不再從事農業生產,那些“豐厚”的記憶還停留在腦海。從鐮刀到拖拉機驅動的小型收割機,再到自動化的聯合收割機,我們見證了技術的進步、時代的變遷,但不變的是,我們一直都明白搶收的重要性,都能對農民朋友的焦急心情感同身受。
所謂與時間賽跑、與天氣賽跑,并非夸張之詞。據報道,今年“三夏”期間,全國預計將投入1650萬臺(套)農機裝備,其中聯合收割機60多萬臺,跨區的有25萬臺以上。而小麥成熟后適收期一般也就3到5天,97%以上靠機收,如果農機跨區作業跟不上,再遇上雨天,后果不堪設想。
也因此,在麥收時節,任何一個“耽擱”的細節,都很容易引發大眾的情緒。網友們以這樣的方式參與“農忙”,既是出于最基本的同理心,也是出于對農業常識的捍衛。往小了說,這事關農民的切身利益,往大了說,保豐收就是保糧食安全。
農民的焦急和難過,網友們的關心和吐槽,必須正視,然后疏解。《農民日報》發文稱:“農機跨區通行,既要強化安全意識也要優化服務保障。”無論在哪個環節、哪個崗位,管理者同時也都是服務者,不能只記住了管理責任,而忽視了該有的服務意識。
搶收刻不容緩,要服務不要羈絆。這道理很簡單,執行起來也沒那么難。一句“確保顆粒歸倉”,不僅需要農民、農機手爭分奪秒,也需要所有相關環節及其崗位上的人員打好配合。這也是為什么,在搶收搶種議題上,稍微有一點磕磕絆絆,都可能引發輿情。對照網友關切,各地都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一條“安徽潁上縣歡迎各地農機手跨區作業,在交通要道設立跨區接待服務站”的視頻,引發眾多網友點贊。河南駐馬店的一則本地消息顯示,今年三月份以來,驛城區農業機械技術中心就開始通過電話、短信息等方式聯系需要辦跨區作業證的機手。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麥收時節不等人,盡量把服務工作做在前面,少一些梗阻和耽擱,就會多一分豐收的希望。
河南麥收減損的關鍵在哪
在官方所作解讀中,連續的降雨被認為是影響麥收的主要原因。
例如,河南省財政廳《關于做好2023年小麥保險理賠工作的通知》提到,當前正值“三夏”關鍵期,河南省部分地區因多日陰雨天氣,尤其是豫南地區伴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小麥出現發芽、發霉、倒伏等情形,受災農戶種糧收益受損。
河南省氣象局表示,5月26日至28日強降水天氣過程正值“三夏”關鍵期,且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對豫南部分地區成熟麥田收獲較為不利,同時影響豫北、豫中等未成熟麥田后期籽粒灌漿;過程先降水、后起風,易造成小麥倒伏,需加強麥田后期管理。
該局早前所作預報稱,預計今年河南省小麥適宜收獲期在5月23日-6月13日,大部地區接近常年,豫南地區略提前。其中:信陽、南陽、駐馬店適宜收獲期在5月23日-6月4日;漯河、平頂山、許昌、鄭州適宜收獲期在5月26日-6月6日;周口、商丘、開封、新鄉、焦作、洛陽、濟源適宜收獲期在5月31日-6月9日;三門峽、鶴壁、濮陽、安陽適宜收獲期在6月6日-13日。
當前,河南省氣象局力爭進一步提高氣象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5月29日,省氣象局召開的氣象部門“三夏”氣象服務視頻調度會要求,要針對小麥搶收、農機調度、晾曬等不同場景,及時做好基于位置、基于影響的分區域、分時段精細化到鄉鎮的預報預警,為科學開展“三夏”生產做好氣象保障。
在河南省推出的十項應急搶收、烘干晾曬措施中,前兩項分別是發揮全省現有3萬臺履帶式收割機和5698臺烘干設備的作用,加強省、市、縣聯動,精準調度、精準對接,最大化發揮農機裝備效果;調集周邊省份的設備,并請農業農村部幫助協調。組織簽訂農機應急搶收搶種作業互助合作協議的1萬臺履帶式收割機,對雨后難以進地的田塊進行搶收,不能因為收割機不夠而影響小麥收獲。
為何重點提及履帶式收割機?公開報道顯示,受到降雨影響,農田里太過潮濕,輪式收割機至少要等雨停3天后,才能下地進行作業。
另外,對于雨后麥穗有水的麥田,要晾干后再收獲,避免造成小麥濕度過大堆積而發熱、霉變。
為此,5月30日,經河南省政府專題研究決定,省財政緊急下撥資金2億元,專項用于小麥烘干,確保小麥質量、確保顆粒歸倉、確保農民收益。
另據河南省氣象臺5月30日預報,該省此輪降水過程已基本結束,未來一周全省無大范圍明顯降水天氣,整體利于麥收,但需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防范局部陣雨、大風造成的不利影響。
當事人講述河南麥收情況
河南南陽已進入“三夏”麥收時節,近日,有關“上百臺收割機因超寬超高無法下高速”的消息引發關注。后據媒體報道,該事件在當地的協調下得到妥善解決,所有收割機當天就下了高速,順利進入了南陽實施作業。
“上百臺收割機無法下高速”上熱搜
河南南陽:事件在當天已解決
據央廣網報道,河南省南陽市作為小麥主產區,近期面臨小麥收割的農忙時節,迎來了大量外地收割機的跨區作業,有媒體發布一則“上百臺收割機因超寬超高無法下高速”的消息沖上了熱搜,引發了諸多網友關注。
5月28日上午,央廣網記者采訪了南陽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市農業機械技術中心主任李奇。他表示,南陽市的政策并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但是一些機手因為之前沒有辦理大件運輸手續,在高速收費站遇到了通行問題,經過近期的協調工作,這些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
另據頂端新聞報道,南陽市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劉鵬介紹,南陽小麥收割最早在5月23號,“收割機不讓下高速”的事情發生在這之前,地點是南陽市唐河縣高速路口。南陽市農業農村局得知情況后,及時和當地交通部門進行了協調,事發當天就得到了解決。
她對網上的說法做了解釋說明。比如,網上提到的限高、限寬,主要是指拉載收割機的平板車,而非收割機。她解釋說,收割機是被平板車拉著進入麥田收割麥子的,一輛平板車通常會拉載兩三輛收割機,這也是造成超寬、超高和缺乏證件的原因。
“當時,對于這樣的平板車,收費站也處于兩難境地,他們也很理解收割機師傅的心情,也知道收割麥子的重要性。但讓進吧,屬于工作違規。”劉鵬說,“我們協調后,一開始,收費站還讓寫個‘辦理相關手續’的說明,后來就直接放行了,當天共有185輛車陸續進入南陽收麥。”
收割機師傅:要有正常的手續和證件
對于南陽收割機不讓下高速的事件,一個名為“鄉村大寶助農團”的視頻顯示,目前南陽已經有很多收割機在“整裝待發”,只等著雨過天晴進入麥田“大顯身手”。
對前幾天出現過的收割機不能下高速情況,一位收割機師傅在視頻中介紹,一般情況下,收割機需要有正常的手續和證件,比如“駕駛證、收割證、跨區域操作證”等,有了這些證件都可以下高速,并且通行無阻。
該收割機師傅還介紹,買收割機都需要注冊,需要辦什么證、到哪里辦、怎么辦,流程都會提前發到收割機師傅手里。有的師傅可能是忽略了,或者不知道怎么辦,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他們的收割機,在南陽收割了十幾年,就從來沒有出現過不讓下高速的情況。
麥收遭遇陰雨天氣 當地組織搶收
為了應對當前的陰雨天氣和小麥成熟疊加期,南陽市農業農村部門要求各縣市區發揮好成立的64個應急作業服務隊的作用,帶頭搶收。此外,還號召本地的724臺履帶式收割機盡快上地,并與周邊地區聯系引進履帶式收割機,力爭將陰雨天對小麥機收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同時,農機手鼓勵擁有烘干機的合作社和農機大戶提前做好作業準備工作。
據大象新聞5月25日消息,根據河南省氣象局消息,26號夜里到27號,全省陰天有中陣雨或雷陣雨。暴雨來襲前,唐河縣通宵達旦進行搶收,截止到26日上午八點,全縣投入農機3680臺套,搶收小麥121.92萬畝,占全縣播種小麥面積56.76%。
河南召開“三夏”生產視頻調度會:確保農機設備暢通無阻
據河南日報報道,5月28日,副省長劉尚進主持召開全省“三夏”生產視頻調度會,分析研判近日降雨和麥收期間氣象變化對麥收的影響,調度和部署“三夏”生產工作。
劉尚進強調,要千方百計組織應急搶收和烘干晾曬,加強跨省協作和省內協同,發揮糧食企業和供銷系統烘干設備優勢,堅持省、市、縣三級日調度機制,盡最大努力調集履帶式收割機和烘干設備參與麥收作業。堅持烘干與晾曬兩手抓,拓展利用各類空間對收獲小麥進行晾曬。18個專家指導組和各市、縣要針對性地開展專業指導,組織田間排水,加強田間管理,幫助困難群眾和偏遠地區開展搶收服務。加強氣象信息服務,向各市、縣和基層群眾精準推送氣象信息。落實好跨區機收免費通行政策,確保農機設備暢通無阻、安全作業。科學組織夏糧收購,引導各類市場主體開展市場化收購。種足種好秋糧,不折不扣完成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和糧油單產提升任務。做好服務保障,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三夏”生產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