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9年結婚人數下降49.3%
近9年結婚人數下降49.3%,這是怎么回事呢?結婚是為了什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近9年結婚人數下降49.3%,歡迎大家分享收藏!
近9年結婚人數下降49.3%怎么回事?
近年來,我國結婚人數持續減少、初婚年齡不斷推遲。剛剛過去的2022年,我國結婚人數有何變化?
民政部最新發布的統計季報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結婚人數為683.3萬對。第一財經記者梳理數據發現,這一數據創下了1986年(民政部網站公布有1986年以來的數據)來的新低。
同時,這也是自2013年達到1346.9萬對的最高峰后,結婚人數連續9年下降。這其中,2019年我國結婚人數跌破1000萬對、2020年跌破900萬對,2021年跌破800萬對,到2022年則跌破了700萬對大關。從數據來看,2022年結婚登記人數比上一年減少了80.3萬對,下降10.5%。與2013年最高峰相比,9年來,我國結婚人數下降了49.3%,下降幅度近半。
結婚人數快速下降的原因包括婚育年齡推遲、適婚人數減少、思想觀念變化、疫情影響等多個方面。
其中,從近四十年出生人口數據看,我國出生人口在經歷1987年這一近40年來的最高峰之后,連續多年下行。也就是說,隨著95后乃至00后進入到婚育階段,處于適婚年齡的年輕人數量也在下降。
在初婚年齡方面,人口專家、廣東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董玉整對第一財經分析,現在初婚年齡不斷推遲,大多數人在27歲以上才結婚成家。
根據《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2020年我國的平均初婚年齡28.67歲,比2010年的平均初婚年齡(24.89歲)增加了3.78歲。
2022年1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長楊金瑞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稱,90后00后作為新的婚育主體,絕大部分成長和工作在城鎮,受教育年限更長,面臨的就業競爭壓力更大,婚育推遲現象十分突出。
“我的碩士同學大部分都是1989、1990年或1991年出生,現在三十多歲了,但還有好多沒結婚。”畢業于大連交通大學的李小姐說。
董玉整說,從主觀因素來說,思想觀念的變化是一個重要方面,當前年輕人的婚育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單身、不婚、不育有逐漸增多的趨勢。董玉整分析,現如今很多人不太想結婚,不想結婚有多個因素,包括:現實生活中婚姻的穩定性,影響了年輕人對婚姻的向往;年輕人的婚姻觀發生了變化,很多人不再把結婚生育當成人生的必修課;還有,現實生活中結婚成本的上升,也會影響年輕人對結婚的選擇。
結婚人數較大幅度減少,也將對未來出生率尤其是一孩的出生率產生較大影響。近年來我國一孩出生數量持續走低。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梳理發現,2021年,一孩出生數量為468.3萬,這也是多年來,我國一孩出生數量首次跌破500萬大關。
結婚是為了什么?
結婚就是為了能夠和愛人在一起,以愛為名,相守一生。一輩子無論貧窮和富有,也無論健康和疾病,風風雨雨,同舟共濟。
結婚就是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能夠得一人心,白首不離,在前進的跌宕過程中,累了,困了,疲了,倦了,伴侶可以成為讓自己重新站起來的力量。
人生短短數十載,別把自己圈在利益的牢籠中,給婚姻點真心,結婚就會充滿意義,降低不切實際的期待,結婚便不是人生難題。
希望我們在路上,能夠遇到良人,淡泊名利、只問真心,攜手走過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結婚是為了生孩子嗎?
當然不是,結婚是因為兩個人相愛,想要一起生活,并不只是為了生孩子。首先,結婚一定是因為兩個人相愛。不相愛的兩個人即便結婚了,也很難過的融洽。那種先婚后愛的劇情一般只有小說里才會有。現實生活中,和一個不愛的人一起生活,是很難接受的一件事。其次,孩子應該是愛情的產物,不應該成為結婚的目的。兩個人相愛,想要廝守一生。婚后順其自然有了孩子,那么這個孩子就是你們愛情的結晶,是在你們的期待中到來的。這樣的孩子才是幸福的。將來孩子在這樣有愛的家庭中長大,孩子也會很陽光活潑有愛心。如果只是把孩子當成結婚的目的,那么在這樣沒有愛的冰冷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是多么可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