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趕著花期“安營扎寨” 探秘養蜂人和他的“甜蜜”之旅
原標題:追趕著花期“安營扎寨” 探秘養蜂人的“游牧生活”
董艷芬/攝
董艷芬/攝
陽春三月,在漫山遍野的花兒競相開放時,總有一群人會靜靜地駐扎在田野邊上,陪伴他們的則是成群的蜜蜂。一年四季,他們一路追尋著花期,過著“游牧”般的生活,哪兒有鮮花盛開,哪兒就能看到他們的身影,這就是養蜂人。3月25日下午,記者來到巢湖四頂山腳下,探秘養蜂人陳春雄和他的“甜蜜”生意。
天公常“變臉”,今年的蜂蜜減產了
50出頭的陳春雄老家在浙江,已經養了30多年蜜蜂了。每年這個時候,他都會從老家浙江來到合肥,在巢湖四頂山腳下“安營扎寨”,除了10平米左右的可以拆除的簡易房,陪伴他的還有100多箱勤勞的蜜蜂。
“今年這兒的油菜花開的好,你看這蜂蜜多稠?”記者見到陳春雄時,他正在給老主顧潘先生舀新釀出來的蜂蜜,這是潘第2年從陳春雄這買蜂蜜了,一次拿了8瓶,一共16斤。
“各地花的品種不一樣,各種花的花期不一樣,所以趕花的時間也不一樣。花期的長短取決于氣候,如果遇到降溫、大風天氣,就會影響蜜蜂的采蜜。為此,我需要把各地各類花的花期提前預計,提早出發,并隨時關注各地的天氣預報。”陳春雄說,他每年都會在合肥巢湖呆上10天,但今年可能會提前走,因為今年的氣溫不太穩定,忽冷忽熱,蜂蜜減產了。
新上市的油菜花蜂蜜貴了一成
靠著30多年的摸索、總結,陳春雄有了自己的一張采蜜“路線圖”:每年3月初,他會在自己的老家浙江一帶梨花盛開,他會將蜜蜂放飛采蜜,3月底到安徽合肥菜油菜花蜜;4月初到江蘇采桃花蜜;再接著就是江西、河南追逐槐花、棗花等。趕完外地的花季之后,一直到秋冬季節,陳春雄才會回到老家浙江,這時,蜜蜂也要準備越冬了。
陳春雄介紹說,養蜂是“靠天收”的產業,而最近幾年的天氣又不是很正常,全國范圍類蜂蜜減產,蜂蜜價格自然水漲船高。以今年新釀的菜花蜂蜜為例,每斤的零售價格在10元左右,比去年貴了一成。
事實上,除了蜂蜜產量下降外,養蜂成本也在逐年增長。“這100箱蜜蜂每年只工作6個多月,剩下的5個月都要養著,而且每趕一個地方的花期,我們都會找專門的車輛運輸,運費也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年輕人不愿繼承“甜蜜的”事業
“為了追趕花期,我的生活像游牧民族一樣四處安營扎寨。”陳春雄指著自己臨時搭建的小屋苦笑著說。記者在這個簡易的屋里發現,灶臺廚具、鍋碗瓢盆、柴米油鹽、桌椅木床一應俱全。“這里的任何一件東西都是有用處的,每到一個地方全部都會帶著。” 陳春雄的妻子邊將蜂皇漿挑到空瓶子里邊和記者對話。她說,她對“養蜂”生活已經很習慣了,只是久坐干活腰不太好,最近經常疼。
“這兩年,雖然蜂產業處于上升的狀態,但養蜂人太苦了,愿意從事這個行業的人越來越少,特別是年輕人。”陳春雄擔心地說道。這也意味著,未來蜂蜜的價格將越來越高。盡管如此,蜂農背后也有著常人不為所知的“甜蜜的負擔”。
采蜜的日子里,陳春雄和妻子每天都重復著一樣的工作:工蜂們一天到晚都在忙,白天飛到花地采蜜,晚上就在蜂箱里釀蜜;一箱蜂有上萬只蜜蜂,其中一只是蜂王,負責產卵,一只蜂王每天可產2000只卵,21天后,這些工蜂就可外出“工作”,工蜂的壽命不到一個月。陳春雄則每天早上7時起床,上午取蜂王漿,九、十點鐘就可以取完;下午的工作是“打蜜”,即用機器將蜂蜜取出,周而復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