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蜂業社團組織
1979年以來,中國已建立的全國性蜂業社團組織有中國養蜂學會、中國蜂產品協會和全國中蜂協作委員會。這些蜂業社團組織,不僅已成為政府主管業務部門的得力助手,而且在開展學術活動、組織協作研究、培訓專業人才、溝通蜂業科技信息、促進蜂產品流通及推動地方學會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中國養蜂學會
中國養蜂學會于1979年 6月在北京成立。它是全國性跨部門跨行業的蜂業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學術件群眾團體,其宗旨是繁榮與發展中國養蜂科學技術事業,是全國一級學會。它具有社團組織的法人地位。依托單位為農業部。它還是國際養蜂工作者協會聯合會的會員和該會執行委員會的成員。截至1991年,有會員1100多人,其中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310人,中級職稱的700多人;有團體會員42個。會址在北京市香山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
⒈學會組織建設
中國養蜂學會實行理事制。1979年6月27日在北京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出席會議的有來自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央國家機關的養蜂科研、教學、生產及管理等方面的專家、教授和蜂業工作者的代表以及新聞單位,共計170余人。農業部副部長朱榮、蔡子偉,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副主任閻穎,中國土畜產進出口總公司副總經理畢可敬,中國農學會理事長楊顯東出席了會議并講話。大會通過了《中國養蜂學會章程(草案)》;選舉產生由62名理事組成的第一屆理事會,19名常務理事組成的常務理事會。選舉馬德風為理事長,何國震為秘書長。1984年10月,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由73名理 事組成的第二屆理事會,23名常務理事組成的常務理事會。陳耀春當選為理事長,范正友任秘書長。1989年11月,在武漢市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由111名理事組成的第三屆理事會,37名常務理事組成常務理事會。農業部畜牧獸醫司司氏、教授級高級畜牧師陳耀春再次當選為理事長,金振明任秘書長。理事會設學術、科普、咨詢服務和國際交流4個工作委員會,主持各項日常上作,并配有2名專職丁作人員。1980~1991年先后設立蜂療保健、蜜蜂飼養管理、蜜蜂保護、蜜源與蜜蜂授粉、蜜蜂生物學和蜂業經濟(正籌建)6個專業委員會,開展專業方面的學術活動和交流。根據第32屆國際養蜂工作者協會聯合會全體會議選舉和審議,1990年1月12日由國際養蜂工作者協會聯合會秘書長正式通知中國養蜂學會副理事長金振明為該會的執行(常務)委員會委員。
⒉組織學術交流,促進蜂業發展
中國養蜂學會作為一個知識密集、人才薈萃的學術團體,始終堅持科學技術為經濟建設、為生產服務的方針,團結廣大蜂業科技人員和熱心養蜂事業的專業人員,不斷提高養蜂科學技術水平。圍繞蜂業生產、銷售、加工、產品開發和科研工作中的有關問題,組織調查研究,開展學術活動,通過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咨詢服務,推動和促進蜂業的發展。
中國養蜂學會已先后召開了11次全國性的學術討論會,有1141人參加。每次學術研討會根據全國蜂業發展的需要, 向廣大蜂業科技工作者征集論文,進行廣泛交流,共收到學術論文和試驗報告160篇,其中經大會錄選的200多篇論文中,評選出優秀論文70篇,并由學會頒發了“優秀論文證書”。1982年在安徽省歙縣召開的綜合學術討論會,著重交流了蜜蜂育種、蜂病防治、蜂產品開發利用等方面的經驗和科研成果。1990年11月在山東省泰安市召開的蜂業綜合學術報告會,著重交流了養蜂生產、蜂產品質量與檢測、蜜源與授粉、蜂產品加工和蜂療保健等方面的經驗。
各專業委員會分別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如蜂療保健專業委員會建立后,開展了多次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1990年10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的蜂療臨床專題學術研討會,有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60多名醫務、制藥工作者參加,各地介紹了利用蜜蜂和以蜂產品為天然藥物給人類治病保健取得的成果;蜜蜂飼養管理專業委員會,1990年 7月在吉林省吉林市舉辦了以“蜂蜜的優質高產”為主題的學術討論會,提出了“關于保證蜂蜜質量的建議”。 1991年10月在浙江省江111市舉辦了“蜂王漿的優質高產”專題學術討論會, 共有150多人參加,會上宣讀了31篇論文,涉及蜜蜂生物學和營養學等基礎理論研究,在蜜蜂經濟性狀、強化產品質量、改進生產技術和提高蜜蜂飼養管理水平等應用研究方面也有所突破。通過各種學術研討會和專業學術交流,理論聯系實際,緊密結合生產。為提高中國蜂產品質量和產量總結了經驗,提出了合理化建議。中國養蜂學會在國際交往中開展了學術交流。1981年至1991年,接待了日本、美國、英國、法國、波蘭、羅馬尼亞、韓國等許多國家的蜂業代表團和蜂業工作者來中國考察訪問。進行了不同領域廣泛的學術與業務交流,加深了了解,增進廣友誼和合作。
⒊開展技術咨詢服務,普及蜂業科學知識
在推廣中蜂科學飼養方面,中國養蜂學會積極協助有關部門開展技術咨詢服務。1982年,學會承擔了個國科學技術協會的“關于普及中蜂的科學飼養”的項目,與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合作,組織湖南、四川、云南、貴州、廣東等中蜂主要產區省,以推廣巾蜂活框飼養管理技術為主,輔以技術資料、連環畫、幻燈配合宣傳;同時,受農業部畜牧用委托舉辦了一期中蜂科學飼養培訓班,為15個省、自治區培訓了技術骨干48人,加速了中蜂科學飼養的進程。1984年,中國養蜂學會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中國農學會委托,舉辦了新型營養源花粉品種講習會、蜜蜂產品加下利用座談會。
1985年和1986年,受農業部畜牧局和商業部土產雜品局委托,先后舉辦了 3期全國蜜蜂產品開發利用師資培訓班。1991年,中國養蜂學會、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和重慶市養蜂協會,在重慶市聯合舉辦了一期現代養蜂技術講習班;同中國泡粉學會、北京大學地質系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在北京共同舉辦了蜂花粉資源開發利用講習班。十多年來,中國養蜂學會已為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培訓蜂業師資、技術骨干500余人, 為普及推廣現代養蜂技術,加速蜂產品的開發利用,以及推動科技進步,促進蜂業發展起了積極作用。中國養蜂學會積極開展蜂產品評優活動。1987年和1989年兩次在全國共評出優秀蜂產品71種,分別送國際養蜂博覽會展出。1991 年在全國評選出優秀蜂產品14種,經北京市公證處確認并頒發了證書。
中國養蜂學會編撰出版廠多種技術資料與文獻。1980年,編印了該學會成立大會的《論文選編》。1981~1989年,中國養蜂學會、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編輯出版《國外畜牧業 蜜蜂》季刊。中國養蜂學會主持編撰了《中國農業百科全書?養蜂》卷。還編挨了《蜜蜂產品在醫藥、食品和化妝品方面的應用》資料集,蜂王漿文摘卡片,以及蜂蜜、蜂王漿、蜂膠、蜂毒、蜂花粉等從書。
⒋籌辦第33屆國際養蜂會議暨養蜂博覽會
為迎接1993年在中國北京召開的第33屆國際養蜂會議暨養蜂博覽會,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批準,由農業部牽頭與有關部門共同組成第33屆國際養蜂會議籌備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負責大會籌備工作。1991年 6月,中國養蜂學會在北京召開了常務理事(擴大)會議,研究提出了籌辦第33屆國際養蜂會議暨養蜂博覽會的部署意見及內部分工,報請主管部門審批。1991年11月,在江蘇省蘇州市召開中國養蜂學會第 3屆第二次理事會,進一步研究落實1993年在北京召開第33屆國際養蜂會議的各項籌備工作,動員廣大會員和蜂業工作者,群策群力,為辦好這次大會作出貢獻。
⒌推動地方學會發展
中國養蜂學會成立后,積極推動地方養蜂學術件群眾團體的發展。到1991年底,全國已有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成立了養蜂學會(協會、研究會), 共有會員 3萬余人。在一些養蜂較多的地區和縣(旗)、市,也陸續成立了相應的組織。
中國養蜂學會成立以來,積極開展學術活動,組織廣大科技工作者開展地區和行4k間的學術交流,普及推廣科學技術,開拓蜂產品的綜合利用,培訓技術人員,促進國際交流,為中國蜂業全面迅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二、中國蜂產品協會
中國蜂產品協會成立于1991年 2月,是全國性一級協會。它具有社團組織的法人地位。依托單位為商業部。其宗旨是,協助主管部門對蜂產品行業進行統籌、規劃、協調、服務,推動各個環節之間的橫向聯系,疏通流通渠道,促進蜂產品的生產、加工、技術現代化,提高產品質量,加快中國蜂產品的開發利用。
1989年2月18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蜂產品專業協會(中國蜂產品協會前身)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有150多人參加會議。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顧問于若木、商業部副部長潘遙、國家醫藥管理局前局長胡昭衡出席了會議。與會代表經過協商,選舉出72名理事組成第一屆理事會,推選出27名常務理事組成常務理事會。韓林光當選為會長,喬廷昆任秘書長,現有會員單位150個。協會設秘書處、市場信息部和技術咨詢部,負責日常工作。
中國蜂產品協會成立后,作了以下幾項主要工作。
⒈預測蜂產品市場,進行信息交流 蜂產品協會定期對蜂產品市場需求及產銷情況進行分析預測和預報。通過不定期的《簡報》、《中國蜂產品報》和必要的會議公布有關情況,通報會員單位,及時進行信息交流。
⒉提供技術咨詢服務 蜂產品協會對本行業提供技術咨詢服務,組織技術攻關、技術轉讓、技術交流和新技術推廣。為了使有關人員了解中國蜂產品研究開發與質量檢測方面的概況,蜂產品協會負責編印了《中國蜂產品文摘》、《國外蜂產品文摘》(1979~1988)和《中國蜂產品質量檢測與控制匯編》。
⒊承辦展銷、評優等活動,提高產品質量 蜂產品協會承辦蜂產品展銷、評優活動,監督和檢查全國蜂產品質量,組織各種類型的學習班,為本行業提供人才培訓,提高專業技術和管理水平。1991年中國蜂產品協會與中國保健食品協會等聯合舉辦了全國保健食品評優活動。有40種蜂產品被評為全國優秀保健食品。1990年舉辦了一期蜂產品質量檢測學習班;1991年4月舉辦了一期蜂產品質量檢測師資培訓班。1991年6月,舉辦了首屆蜂產品學術研討會,共收到論文27篇,評選出優秀論文3篇。
三、全國中蜂協作委員會
全國中蜂協作委員會于1980年 5月正式成立,它是全國中蜂產區省(自治區)科研、教學、生產、管理、加工單位參加的全國性技術協作組織。依托單位為農業部畜牧局(司)。其宗旨是,通過協作研究解決中蜂生產和產品開發中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提高飼養中蜂科學技術和管理水平,促進生產發展。
1980年 5月,在貴州省遵義市召開南方中蜂主產區第四次協作會議。一致同意在中蜂協作組的基礎上,組建全國中蜂協作委員會,制定了《全國中蜂協作委員會章程》,經過協商,第一屆中蜂協作委員會由廣東、云南、廣西、福建、貴州、湖南、四川、陜西、江西、湖北、甘肅、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福建農學院、廣東省昆蟲研究所等14個省(自治區)和單位組成,推選云南省畜牧局為主任委員單位。經報請農業部批準,全國中蜂協作委員會歸口農業部畜牧局領導。
1984年 5月,在湖南省長沙市召開第二屆全國中蜂協作委員會和第二次科技經驗交流會,有16個協作省(自治區)和單位出席,并邀請寧夏、河南、山西、青海、吉林、江蘇等省(自治區)參加,共計代表151人。大會一致通過第二屆中蜂協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由云南畜牧局擔任。1988年8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第三屆全國中蜂協作委員會一次會議,與會代表共計97人,會議對《全國中蜂協作委員會章程》進行廣修改,選舉產生了由40名委員組成的第三屆委員會。第三屆一次委員會推選出甘汝云為會長,匡邦郁為秘書長。
十多年來,據不完全統計,全國中蜂協作委員會組織了40多個單位參加的20多個課題的協作研究;共召開了7次全國性經驗交流會和3次全國科技經驗交流會,參加人員共計1203人。共獲得20多項部、省(自治區)、地區(州)級科技成果獎;發表論文和科技文章200多篇, 編輯出版了《中華蜜蜂論文集》,出版專著20余種,編印科普資料30多種,攝制了《蜜蜂王國》等電影、錄像共21部;編輯出版的《蜜蜂雜志》在國內、外發行。全國中蜂協作委員會成立以來,在促進個蜂生產和科學研究水平提高,先進技術的普及推廣以及中蜂科技隊伍建設等方面做了許多扎實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發展中國蜂業做出了貢獻。
引自《中國蜂業》(農業出版社,1993)
1684上一篇:國際技術合作與學術交流
下一篇:中國蜂業管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