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老司_亚洲福利在线视频_中国女警察一级毛片视频_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视频_久久亚洲第一_狠狠干五月

OK蜜蜂網 > 蜜蜂養殖技術 > 中國養蜂業 >

中國蜜蜂科學研究

|OK蜜蜂網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開始了有計劃地發展蜂業科學研究與教育事業。1956年國家制訂了12年農業科研規劃,1957年農業部和農墾部召開了全國養蜂工作座談會,提出了發展蜂業科教事業的設想。據此,蜂業科研與教育機構相繼建立。60年代初,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雄偉號召,從而,中國蜂業科學研究與教育事業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

1978年中共11屆3中全會之后,中國蜂業科研教育網絡初步形成, 一支由2000余名科技工作者和10余萬名生產者組成的隊伍分布在各地蜂業科研、教育、管理、企業中或直接從事蜂業生產,為中國蜂業現代化建設勤奮工作。

蜂業科學研究項目實行分層次分系統管理。國家和地方科學技術委員會根據科技發展規劃,安排管理重大科技項目;農牧業及有關部門根據蜂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需要,安排管理本系統的研究項目??茖W研究項目的落實,由主管部門提出項目招標,專業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招標,經過專家論證評議,擇優選定,并與中標單位簽訂項目合同。蜂業企業也可出資委托科研單位或聘請科技人員進行專題研究。

一、專業研究機構

1934年廣東省建設廳農林局根據當時蜂業發展形勢需要,建立了廣東中蜂研究所。這是中國策一個中蜂專業研究機構。50年代,農牧業部門在養蜂重點地區建立了專業研究機構。80年代由于蜂產品加工、流通迅速發展,輕工、商業、醫藥等部門也開始建立相應的專業研究機構。此外,有關高等院校、國營和私營企業還在內部設有蜂業研究機構。90年代初,全國已有蜂業科學研究機構30余處,從事蜂業科學研究專業人員共有300余人。

⒈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

建于1958年,1989年以前稱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是國家蜂業綜合性研究機構,所址設在北京香山。全所現有131名工作人員, 其中高級研究人員33名,中級研究人員33名。內設蜜蜂現代化飼養技術研究室、蜂業資源研究室、蜜蜂遺傳育種研究室、蜜蜂保護研究室、蜜蜂產品研究室、蜂業技術開發研究室共 6個專業研究室及科技資料情報室、《中國養蜂》雜志編輯部。附設有蜂產品加工中試車間、蜂藥廠及蜜蜂育種保種基地、中蜂實驗場和兩個意蜂實驗場等,飼養蜜蜂600群。

該所的研究方向與任務是:面向全國,以應用研究為主,有重點地開展應用基礎理論研究,大力加強開發研究;圍繞蜜蜂、蜜源及蜂產品等科學技術問題,開展蜜蜂遺傳育種、飼養管理、病蟲毒害防治、蜂產品加工、蜂機具及綜合利用新技術的研究;承擔國家、部院下達的科研任務,接受企業委托的專項研究任務;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合作研究,編輯出版蜂業書刊。還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建所以來,共完成58項專題研究任務,其中30項獲 獎,2項獲發明專利權,14項取得實用新型專利權。1985~1990年共發表學術論文111篇, 其中20余篇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交流或刊載于國外學術期刊上。1958年至1991年,共舉辦養蜂技術、蜜蜂育種、蜂病防治與檢疫、蜂產品質量檢測等技術培訓班30期,培訓蜂業技術人員1400人次;研制推廣新型蜂具8種,34000臺件;供應蜜蜂良種蜂王5000余只,蜂藥13種。

中國蜜蜂科學研究

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

⒉江西省養蜂研究所

建于1959年,隸屬于江西省農牧漁業廳,所址設在江西省南昌縣,屬企業管理型事業單位。內設蜜蜂育種、蜜蜂病蟲害防治、蜜蜂飼養管理、蜜蜂產品等4個研究室及技術情報資料室和《養蜂科技》編輯室。附設有江西省種蜂場、江西省蜂具廠、江西省蜂產品制劑廠、江西省蜂業公司、江西省蜂產品質量檢測站。江西省養蜂學會和江西省蜂產品協會也依托于該所。

中國蜜蜂科學研究

江西省養蜂研究所

全所共有職工401人,其中科技人員67名。主要任務是開展蜂業領域的應用技術研究,為全省提供養蜂技術服務。1984~1991年共開展12項課題,其中5項獲省級科技進步獎。還受農業部和省內有關部門委托舉辦20余期養蜂技術培訓班。蜂產品加工廠生產三寶精、人參蜂王漿、王漿口服液等32種加工制品。蜂具制造廠生產各種養蜂用具。飼養蜜蜂1100群,種蜂場每年培育500~1000只優良雜交種蜂王。1986年在遂川、余干等縣推廣中蜂活框飼養技術,共舉辦8期培訓班,培訓養蜂員200余人,每群蜂年產蜜量由4.5kg提高到36.5kg。80年代以來曾與日本、印度尼西亞等國同行開展養蜂科技交流活動。

⒊吉林省蜜蜂研究所

建于1983年。前身系吉林省延邊養蜂試驗站。所址設在吉林市。隸屬吉林省畜牧局。所內設有蜜蜂育種、蜜蜂產品、蜜蜂保護3個研究室。附屬有養蜂實驗場、育王場、蜂產品加工中試車間等。全所現有職工92人。建所以來共完成15項專題研究任務,其中5項獲國家、部及省級科研成果獎;編輯專業書籍4本,發表學術論文74篇,其中4篇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交流。育王場保存9個蜜蜂原種,已選出7個優良純系,配制高產雜交種4個,培育初級工程原種2個。共向國內各地推廣良種蜂王27000只;研制出蜂產品系列制品20種,已有9種投入生產。吉林省蜂業產品管理監督站和實驗種蜂場設在所內。

中國蜜蜂科學研究

吉林省蜜蜂研究所

⒋甘肅省養蜂研究所

建于1979年。所址設在天水市。全所職工149人。該所以應用研究為主,研究內容包括蜜蜂生物學、雜種優勢利用、飼養管理技術、蜜源植物及其流蜜預報、蜂產品開發利用、蜂病防治等,還為養蜂生產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如中蜂活框飼養技術推廣及蜂產品基地的技術指導等。建所以來共完成12項課題的研究任務,其中4項獲獎;舉辦技術培訓班36 期,共培訓1850人次;完成了全省蜜源植物調查任務,提出了蜜派區劃,編寫出版了《中蜂資料匯編》、《甘肅蜜源植物志》等書籍。

⒌北京市蜂產品研究所

建于1986年,所址北京市豐臺區,隸屬北京市商業局。下設研究部、技術部、檢測部、情報信息部。全所現有職工36人。主要從事蜂產品應用基礎、加工工藝、技術設備、質量檢測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并承擔國家和行業蜂產品質量標準制訂任務。 建所以來共完成5項蜂產品工工藝課題的研究任務,其中 2項獲商業部和北京市科技進步獎。已有多項技術向國內企業轉讓,并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⒍連云港市蜂療研究所

建于1980年,前身是連云港蜜蜂醫療研究室。全所有研究人員22名。設有臨床研究室、蜂產品研究室、科技情報資料室。研究方向是蜜蜂及其產品在人類醫療保健方面的應用。已完成和繼續研究的課題有 5項;結合中國傳統醫學對蜂針療法的研究成果已用于臨床,治療風濕癥、類風濕癥及神經痛的總有效率達78%,并對多種疾病有療效;蜂產品保健美容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滿意的結果。該所與國際養蜂工作者協會聯合會蜂療專業委員會、北美蜂療學會、日本蜂針療法研究會、韓國蜂針療法研究會保持聯系,開展學術和醫療經驗交流。

中國蜜蜂科學研究

連云港市蜂療研究所

⒎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畜牧研究所蜜蜂研究室

成立于1962年,現有職工27人。設蜜蜂遺傳育種、蜜蜂保護和蜂產品加工利用 3個研究組及蜜蜂育種試驗場、蜂病試驗場、生產蜂場,飼養蜜蜂350群。 自研究室成立以來,在蜜蜂的選育和雜交、蜂王人工授精及防治蜂蛹新藥研制等方面已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并應用于養蜂生產。該室對外提供蜜蜂育種、蜜蜂病蟲敵害防治、蜂產品加工及質量檢測方面的咨詢服務和技術轉讓。

⒏黑龍江養蜂試驗站

建于1976年,附設于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農業科學研究所內。現有科技人員6名,飼養蜜蜂60群。研究方向是:面向全省開展養蜂應用技術的研究,重點是蜜蜂病害防治、蜜源植物開發利用和蜜蜂育種。建站以來共完成10余項專題的研究任務,其中4項獲獎。該所的研究人員對中國蜜源植物進行了多年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此外,在蜂病防治方面研制出“801”防治蜜蜂麻痹病和利用大然脂肪酸酯防治雅氏瓦螨兩種藥物。

⒐西安花粉研究所

所址設在西安市,屬私營企業西安市花粉有限公司的研究機構。中心任務是研究蜂花粉的加工利用,為本企業提供科研成果。對外開展技術咨詢服務,轉讓蜂花粉加工技術。現已研制成功并投入生產的蜂花粉制劑有10余種。

⒑其它

中國蜂業研究機構除上述 9所外,許多省、自治區還設有地(市)、縣級蜂業研究機構。如四川省成都養蜂研究所、陜西省延安養蜂試驗站、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養蜂試驗站、甘肅省定兩養蜂試驗站、廣東省龍門縣養蜂研究所、河源縣養蜂研究所、惠陽縣蜂產品研究所、惠東縣蜂產品研究所、湖南省沉陵縣養蜂研究所、臨湘縣蜂產品研究所、黑龍江省尚志縣蜂產品研究所等。一些農牧業研究機構和大專院校也開展蜂業研究,如廣東省昆蟲研究所蜜蜂研究室、陜西省農業科學院禽蜂研究所、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蜂免研究室、貴州省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室、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養蜂研究室、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養蜂分所,以及上海同濟大學同濟花粉應用研究中心、吉林大學化學系蜂產品科研組等。

二、科研協作組織

蜂業科研協作組織主要有兩種形式: “是以專題研究組成的短期協作組,包括國內與國際間的協作研究;二是相同性質研究單位間的長期研究工作協作組織。

⒈全國蜜蜂育種協作組

由農業部領導,成立于1982年,共有全國各地19個蜜蜂育種單位參加。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為組長單位,由成員單位選出 5人領導小組協調工作。協作內容包括交流經驗;通報信息、提供支援、協作研究等。協作目標是選育出適合全國各地使用的蜜蜂良種。協作組不定期舉行聯席會議。

⒉蜜蜂工程育種聯合體

1984年組成,有 6個蜜蜂育種單位參加。原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蜜蜂育種中心為牽頭單位。協作日的是根據中國蜜蜂育種專家周格設計的“蜜蜂工程育種方案”選育工程原種。協作內容包括:共同制訂下作計劃,互相交流信息、提供技術支援、協調研究步驟。現已選育出一批工程原種材料,“金星”、“金環”兩個初級工程原種已在國內推廣應用。

中國蜜蜂科學研究

“金環”雜交蜂王

三、科研進展

50年代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中國蜂業領域科學研究工作日趨活躍。特別是80年代,科技工作進展迅速。全國各地蜂業科技上作者共完成數百項科研課題的研究任務,其中有200余項受到各級政財和業務部門的獎勵, 一批科研成果已在生產中應用,對蜂業生產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這一論點在蜂業界得以充分體現。

1979~1991年,全國科技工作者共發表有關蜂業方面的論文近千篇,有關蜂業科技信息的積累量、學術探討的深度和廣度、蜂業知識的普及面,都是史無前例的。1981~1991年,經中國養蜂學會及所屬各專業委員會評選出的優秀論文有百余篇, 還有近200篇蜂業學術論文在各類國際學術會議上交流。中國蜂業科技水平在一些領域,如蜂王漿生產、蜜蜂醫療、蜂蜜保健食品及蜂螨防治等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中國選育的蜜蜂優良種系已向國外出口,蜂壬漿綜合高產技術也向國外生產者提供技術服務,蜂產品及其制品早已大量供應國際市場。中國蜂業科技成就為世界蜂業進步做出廠貢獻。

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國蜂業科學研究取得的成績可概括如下方面。

⒈蜜源、蜜蜂授粉的研究

60年代以來,養蜂科技工作者對全國各地蜜源植物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考察,研究了主要蜜源植物的泌蜜規律,探討了蜜蜂授粉的增產效果。取得的成果有:

①基本查清了全國蜜粉源植物的種類、分布和面積,編著多部蜜源植物專著。其中徐萬林所著《中國蜜源植物》一書1985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匡邦郁等編寫的《云南蜜源植物》一書于1981年獲商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還出版了《中國蜜粉源植物》和《中國蜜粉源植物及其利用》兩本專著。

蜜粉源資源的研究成果,為制訂養蜂生產規劃奠定了基礎。四川、云南、甘肅等省已經根據本地蜜源資源,提出廠區域性的養蜂生產長遠規劃。云南省畜牧局編制的《云南蜂業區劃》,1987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②比較系統地研究了煅樹、刺槐、野壩子、柃屬等主要蜜源植物的開花泌蜜規律,廣泛地探討了影響植物泌蜜的內外因素,提出了開花期與泌蜜量的預測方法。這方面的研究成果為制訂養蜂生產計劃和選擇轉地飼養路線提供了科學依據。

③進一步研究了蜜蜂為農作物、經濟林木、牧草以及大棚蔬菜授粉的增產效果及其機理,為發展現代生態農業提供了一個方面的依據。

⒉蜂種資源和蜜蜂良種選育的研究

50年代中國開始用現代技術選育蜜蜂良種,進行了蜜蜂育種技術和方法的探討,并建立了種蜂場和蜜蜂原種場,同時培養了一支專業隊伍。70年代,以高產為主要目標的種蜂選育研究取得明顯進展,優良蜂種的推廣應用在生產上起到了積極作用。

80年代,中國的蜜蜂良種選育、資源保護、原種保存、種蜂王生產、良種推廣等機構已在全國形成網絡,各地蜜蜂育種單位利用系統選育、混合選育、雜種優勢選育、工程育種等方法,陸續選育出一批蜜、漿高產的西方蜜蜂優良品系和雜交種,并在全國推廣應用,已有少量向國外出口。蜜蜂育種研究取得主要成果如下:

①進行了蜂種資源考察,對原產中蜂和早期引入的西方蜜蜂作了性狀鑒定,查明了野生蜜蜂的分布與種類,探索了中國境內東方蜜蜂的分類問題。

吳燕如、匡邦郁等確認中國境內蜜蜂屬的野生種群除東方蜜蜂、大蜜蜂和小蜜蜂外,還有黑大蜜蜂和黑小蜜蜂的存在。

楊冠煌、匡邦郁、莊德安等分別提出了中國境內東方蜜蜂的分類意見。

北京、黑龍江、新疆等地的養蜂專家和科技工作者對中國早期引入的西方蜜蜂進行了系統研究,并依據種群來源、選育過程、飼養地域及現存種群的綜合性狀,分成中國意蜂(本地意蜂)、東北黑蜂和新疆黑蜂三大群體(系)。

②探索了蜜蜂育種技術和蜂種鑒定方法。60年代開始,研究蜂王人工授精技術并達到了應用階段。70年代末80年代初,蜜蜂人工授精技術在各育種單位推廣應用。中國蜜蜂育種工作者在實踐中對蜜蜂人工授精器具和技術不斷進行改進和完善。由原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完成的蜜蜂人工授精技術研究成果,1978年獲江西省科技大會獎。80年代,福建農學院與廣東昆蟲研究所,在開展中蜂人T授精操作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成功經驗。

北京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北京農林科學院養蜂研究室及云南農業大學等單位的遺傳育種研究人員,開展了不同種與品系蜜蜂核型、染色體帶型及同功酶的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北京農林科學院及一些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員,對蜜蜂工程育種理論與實踐進行了探索,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③引進了一批西方蜜蜂新品種(系),保存了原種閉鎖繁殖系;選育出一批蜜、漿高產蜂種。60年代以來,中國陸續從國外引進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喀爾巴阡蜂、高加索蜂、安納托利亞蜂、塞浦路斯蜂等,并以蜂種來源分別在各地原種場建立了閉鎖繁殖系。70年代以來,中國蜜蜂育種人員利用西方蜜蜂作素材,通過不同的育種途徑選育一批高產蜂種。在蜜蜂育種研究中獲獎項目主要有:

四川省畜牧獸醫研究所完成的蜜蜂雜交組合對比篩選試驗研究課題,1980年獲四川省科技大會獎;

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與湖北省荊州種蜂場和松滋縣種蜂場完成的長江中下游蜜蜂新品種選育研究課題,1982年獲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農業科技成果獎;吉林省養蜂研究所完成的喀?高×卡?意蜜蜂雜交種選育的研究,1984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喀(阡)黑環系蜜蜂選育研究”,199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國蜜蜂科學研究

蜜蜂屬六種蜜蜂工蜂的酯酶同功酶酶譜

中華蜜蜂、意大利蜜蜂、大蜜蜂、小蜜蜂、黑色大蜜蜂、黑色小蜜蜂(從左到右)

④研究出一套推廣利用良種的技術和方法。70年代中國蜜蜂育種研究人員,在推廣蜜蜂良種和高產雜文種的實踐中,根據蜜蜂生殖規律結合中國養蜂生產特點,設計了“輸送卵蟲法”和“輪回配套換種法”。馬德風等研究設計的輸送卵蟲法推廣蜜蜂良種技術,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⒊蜜蜂病害及中毒的研究

60年代以來,中國在蜜蜂保護方面取得多項研究成果,其中主要的有:

①防治蜂螨技術不斷得到改進。自60年代開始,開展了全國性防治蜂螨的協作研究,完成了蜂螨的形態、習性及繁殖周期;蜂螨的傳播途徑及其在蜂群的消長規律;蜂螨危害蜜蜂的機理;高效低毒殺螨藥物的篩選;蜂群藥物滅螨的方法及綜合防治措施等項目的研究。

上述研究成果為防治蜂螨提供了理論依據與技術措施。蜂螨為害很快被全面控制。80年代第三代殺螨藥物已經間世;無毒中草藥、植物提取物治蝸劑的研究也取得初步成功;抗螨蜂種的選育上作也已開始。更理想的防治蜂螨技術可望在近期應用于生產實踐。

②比較深入地研究了茶樹、油茶花期蜜蜂中毒的原因,提出了流蜜期蜂群管理的安全措施和防止中毒的有效方法,使茶樹和油茶蜜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時,通過蜜蜂授粉提高了油茶籽實產量。中國南方茶花蜜源的采集利用和防止蜜蜂茶花中毒的技術研究課題,198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③對蜜蜂病毒病的病原、常見病與新發病的防治技術及蜜蜂主要敵害的預防方法的研究,都不斷出現新成果。防治蜜蜂病敵害的綜合性技術被廣泛用于養蜂生產實踐中,蜂病為害已經得到基本控制。

慢性蜜蜂麻痹病病毒的純化和酶聯免疫吸附之診斷技術的研究成果,1982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蜜蜂螨病的防治研究課題,1983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801防治蜜蜂麻痹病的研究課題,1985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⒋蜂群飼并管理和蜂王漿生產技術的研究

中國采用活框蜂箱飼養蜜蜂已有近百年歷史。養蜂科技工作者和廣大養蜂者在汲取國外技術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研究,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國特點的蜂群飼養管理技術。

⑴中蜂活框飼養技術已達規范化階段

中國于20世紀20年代就有人用活框蜂箱飼養中蜂,為中蜂飼養技術的改進奠定了基礎。50年代開始了中蜂活框新法飼養的系統研究工作,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對中蜂過箱技術和管理方法總結出一套比較完整的經驗,并在各地推廣。80年代完成了中蜂標準箱的研制與設計,經過試用與鑒定,由國家標準局頒布,在全國推廣應用,同時制訂了中華蜜蜂活框飼養技術規范。中華蜜蜂10框蜂箱研究課題,1982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蜂活框新法飼養的增產效果十分可觀,據各地調查試驗,一般可增產蜂蜜4~5倍,管理得法的蜂場豐年平均群產50kg。有的蜂場中蜂生產蜂王漿,也取得了滿意的結果。實踐證明,活框飼養是開發利用中源資源的一條有效途徑。

⑵以飼養強群提高產量為中心的管理技術不斷完善

為提高產量,增加養蜂經濟效益,中國廣大養蜂者和專業科技人員經過數十年的探索,從多方面研究改進蜂群飼養管理技術,到80年代已經形成一套適應中國特點的綜合性高產穩產管理技術。由于中國各地氣候、蜜源、蜂種的差異,各地采用的飼養管理方法有所不同。其中具有普遍意義的成熟技術有:縮巢緊脾加快早春繁殖的復壯蜂群技術;采用主副群適當配比,進行群間互補,加快全場蜂量總體增長,生產、繁殖相結合的管理技術;利用雙王培養和維持強群的管理技術;秋季適時集中繁殖,培養健壯蜂群,保證安全越冬的技術。

⑶長途轉地飼養安全運輸蜂群技術的研究獲得成功

60年代以后,中國長途轉地飼養興起,全國每年有數百萬群蜂利用火車長途運輸,有時一個蜂場一年要轉地3~5次。為在高溫季節安全運輸蜂群,中國養蜂者研究成功了開巢門或開、關巢門相結合的安全運輸法。

⑷蜂王漿生產技術研究成果卓著

中國養蜂科技工作者于1958年研究成功蜂王漿生產技術,并開始在生產中應用。經歷大約10年的時間,由于廣大科技人員和養蜂者的共同努力,在采漿群的組織管理、工具研制、質量檢測、產品保鮮貯存等技術環節的研究中,積累了大量的技術資料和豐富經驗,使生產程序日趨規范化,產量不斷提高。70年代蜂王漿生產技術得以普及,年總產量迅速增加,蜂王漿繼蜜、蠟之后的又一大宗蜂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80年代中國蜂王漿生產技術向更高技術層次進展。研究重點以高產優質為目標,在蜂群管理、工具革新、高產蜂種選育等幾個關鍵性技術環節上,又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使采漿期、泌漿量構成產量的兩個基本因素都有明顯提高。王漿高產全塑臺基條的研究課題,獲1989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在研究蜂王漿高產技術的同時,還對其應用范圍、加工技術、制品劑型等進行了廣泛研究,并取得了重大成果,使生產、加工、流通、應用得以同步發展。

引自《中國蜂業》(農業出版社,1993)

168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操嫩草 | 亚洲成人免费视频在线 | 毛片大全在线观看 | 久草手机在线 | 草久免费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电车 | 免费看欧美黑人毛片 | 午夜精品小视频 | 亚洲草逼视频 | 精品偷拍久久 | 成人偷拍片视频在线观看 | 偿还电影免费 | 欧美精品黄色 | 九九久久视频 | 蜜桃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arabxxxxvideos | 一级毛片手机在线观看 | 日本特级a一片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电影 | 久久久99精品视频 | 国产一级小视频 | 羞羞视频在线免费 | 羞羞视频免费网站入口 | 秋霞a级毛片在线看 | 欧美wwwsss9999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综合 | 美国黄色毛片女人性生活片 | 美女黄影院 | 在线播放91 | 在线播放免费视频 | 色妹子久久 | jizzjizz中国人少妇中文 | 99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 | 午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91 视频网站 | 美女露100%无遮挡 |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 久久久久亚洲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