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老司_亚洲福利在线视频_中国女警察一级毛片视频_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视频_久久亚洲第一_狠狠干五月

OK蜜蜂網 > 蜜蜂養殖技術 > 中國養蜂業 >

中國蜜蜂疾病及其防治

|OK蜜蜂網

蜜蜂疾病是影響養蜂生產發展的嚴重障礙,它不僅造成蜜蜂體質衰弱,削弱蜂群群勢,降低蜂產品產量,嚴重時還會導致整個蜂群死亡和蜂場破產。另一方面由于蜂群受到疾病危害,影響蜂群為農作物、經濟林木和牧草授粉的效果,從而降低農產品、果品和牧草種籽的產量與質量。為了保證蜂業正常發展,必須加強蜜蜂疾病防治,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防治”方針。

一、蜜蜂疾病的種類

蜜蜂疾病的種類很多,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傳染性疾病和非傳染性疾病兩大類。在傳染性疾病中,根據侵害方式又分為侵染性疾病和侵襲性疾病兩類。非傳染性疾病是由各種不良環境因子、遺傳和生理因子以及有害有毒物質引起的疾病。

⒈傳染性疾病

在中國發生的蜜蜂主要傳染性疾病中,病毒病主要有蜜蜂囊狀幼蟲病、蜜蜂蛹病、慢性蜜蜂麻痹病;細菌病有美洲幼蟲腐臭病、歐洲幼蟲腐臭病;真菌病有白空幼蟲病;原生動物病有孢子蟲病;外寄生忙有雅氏瓦螨(大蜂螨)和亮熱厲螨(小蜂螨)。

⒉非傳染性疾病

非傳染性疾病主要有牛理因子引起的卷翅病;自然毒物引起的棗花病(又稱五月病)、甘露蜜中毒和花粉、花蜜中毒,以及由化學毒物引起的化學中毒。

二、蜜蜂疾病的診斷及服務

蜜蜂疾病診斷是為確定病原,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學依據,包括癥狀診斷和實驗室診斷兩個部分。

⒈癥狀診斷

50-60年代,對蜜蜂疾病的診斷主要是依據患病蜜蜂出現的異常表現進行癥狀診斷。如患成年蜂病的蜜蜂大多數都表現出身體麻痹和行動呆滯,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如蜜蜂孢子蟲病、副傷寒病和敗血病均屬這種類型,患麻痹病的蜜蜂除上屆癥狀外,有的還伴有顫抖現象;另一種類型是蜜蜂呈現出異常激怒和恐慌不安,后期則出現抽搐和痙攣,如受化學藥物和農藥中毒的蜜蜂屬這種類型。蜜蜂型態(體態)和體色的變化也是癥狀診斷的一個重要根據,如受蜂螨危害嚴重的新出房幼蜂身體變得瘦小,翅膀殘缺不全;如患麻痹病的蜜蜂,身體絨毛脫落,體色呈黑色油光;患歐洲幼蟲腐臭病的蜜蜂幼蟲,體色蒼白,失去正常光澤。蜜蜂幼蟲尸體特征是癥狀診斷的又一根據,如患白堊病病死亡的幼蟲初呈灰白色,并逐漸變干變硬,最后呈一塊質地疏松的黑色硬塊;患囊狀幼蟲病的幼蟲尸體呈囊狀;患美洲幼蟲腐臭病的幼蟲尸體有粘性,后期呈干枯鱗片狀。

⒉實驗空診斷

包括解剖學診斷、微生物學診斷和血清學診斷。

⑴解剖學診斷

是通過對病蜂或蜂尸內部器官施行解剖手術后所觀察到的異常變化確定蜜蜂疾病的一種方法。

⑵微生物學診斷法

主要包括顯微鏡診斷、分離培養法和致病性試驗。顯微鏡診斷用以檢查細菌、真菌和原生動物;分離培養法用于某些病原通過顯微鏡診斷尚不能作出正確診斷時,則需進行分離培養;致病性試驗對于鑒定新病原時是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即將分離純化的病原對健康蜜蜂進行感染試驗,觀察其致病力和發病程度,常用吞食法和接觸感染及噴霧法進行。

⑶血清學診斷法

是利用抗原和抗體兩者發生特異性反應的原理診斷某種疾病,尤其是病毒病。常用的血清學診斷法有瓊脂免疫擴散法、對流免疫電泳法、熒光抗體法和酶聯免疫吸附雙抗體夾心法。前兩種方法使用方便,技術簡單容易掌握,但靈敏度差些;后兩種方法,具有準確、靈敏度高和特異性強的優點,適于蜂病的早期診斷和實驗室鑒定病原用。酶聯免疫吸附雙抗體夾心法現已成功地應用于檢測蜜蜂麻痹病。

⒊診療服務

中國的蜂病診療服務工作,歸屬于各級畜牧獸醫站和獸醫鐵路檢疫站。

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蜜蜂保護研究室,除承擔養蜂生產上急需解決的蜂病研究和基礎應用研究之外,還擔負著為全國檢測蜂病的任務,診斷室對來自全國各地的病蜂樣品進行分類、編號,采用科學的診斷方法確定病原,開具處方,提出防治意見并供應蜂藥。此外,還負責群眾來信來訪等咨詢服務工作。

三、蜜蜂疾病的研究成就及防治進展

中國在蜜蜂疾病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并有了新的突破。

⒈蜂螨的防治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1957年前后和1960年在中國相繼發生雅氏瓦蛹和亮熱厲螨危害。為此,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于60年代初期,同一些研究單位和有關大專院校組成蜂螨研究協作組,開始對蜂螨生物學及防治方法進行了初步研究。

80年代,中國對蜂螨生物學和防治研究,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除查明了雅氏瓦螨和亮熱厲螨的生活史、生殖習性、雌雄性比例之外,還研制出多種對蜂群安全、殺螨效果好的殺螨劑。如高效殺螨劑-螨撲,它具有省工、省時、使用方便等優點,全年使用1-2次即可達到完全控制蜂螨的效果。

⒉科學研究與群眾性防治相結合取得成效

1972年,廣東省的中華蜜蜂突然暴發囊狀幼蟲病危害,并迅速向北傳播蔓延。科技工作者同廣大養蜂技術人員密切結合,組織了中蜂囊狀幼蟲病研究協作組,對本病的病原及防治方法進行了研究,同時開展了大規模的群眾性防治和抗病選育等工作。到1975年,在全國范圍內基本控制了病情的發展,但在少數地區,特別是新發病區,仍有不同程度危害。為此,80年代初,對本病又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查明中華蜜蜂囊狀幼蟲病毒與泰國的囊狀幼蟲病毒在血清學上不同,是一個新的變異株,在防治方面采用藥物防治,結合蜂具消毒,加強飼養管理綜合防治技術措施,使本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⒊新病霉的首次發現

1980-1991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病科研人員對慢性蜜蜂麻痹病病原、診斷和防治技術,以及蜜蜂蛹病病原和綜合防治技術措施進行了系統研究。在慢性蜜蜂麻痹病的研究工作中,除查明了病原形態、理化性狀、流行病學,提出防治技術外,還首次發現了急性蜜蜂麻痹病病毒,研究了應用瓊脂免疫擴散法、對流免疫電泳法檢測麻痹病病毒的方法,以及酶聯免疫吸附雙抗體夾心法新的診斷技術。

蜜蜂蛹病于1984年在云南開始發現,逐漸傳播到四川、浙江、江西等省,1986年對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調查,都發現了蛹病并且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經過幾年的研究,查明了這是一種新的病毒病,病原為大約20nm的球形病毒,蛋白外殼為一個組分,分子量為25.8×1000道爾頓,病毒核酸為雙鏈RNA,具有6條核酸區帶,血清學和其他理化性狀方面也與國際上已報道的16種蜜蜂病毒不同,可以確定“蜜蜂蛹病毒”為國內外尚未報道的一種新病毒。在防治上提出了以“蛹泰康”藥物防治結合更換蜂王,蜂具消毒,加強飼養管理等整套綜合防治技術措施。

⒋打開了放蜂禁區

在茶花和油茶引起蜜蜂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措施方面,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和中國林業科學院林業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分別查明了中毒原因并提出了藥物防治結合飼養管理措施,從而打開了采集茶花和油茶花的放蜂禁區,并達到了為茶樹和油茶樹授粉增產的效果。

⒌巢蟲和胡蜂研究取得顯著進展

在巢蟲和胡蜂的研究方面,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和福建農林大學蜂學學院等,在研究其生物學的基礎上,探索出新的有效防治方法。

四、蜜蜂的主要傳染性疾病及防治

⒈控制蜂螨的為害

蜂螨(Bee mites)不僅是中國養蜂生產上的重要寄生螨害,而且對世界養蜂業也是嚴重威脅。據報道,現已在蜂群中發現30種螨類,其中絕大多數對蜜蜂沒有危害。在中國對蜜蜂造成危害的主要有雅氏瓦螨(Varroa jecobsoni)和亮熱厲螨(Tropilaelaps clareae)。雅氏瓦螨以雌螨寄生于成蜂體外吸取其血淋巴為害,在蜜蜂幼蟲即將封蓋時潛入巢房內產卵,螨卵孵化為若螨,以蜜蜂幼蟲和蛹的體液為營養,發育為成螨與幼蜂一起出房,繼續寄生于成蜂體為害。被雅氏瓦螨危害的蜜蜂發育不良,身體衰弱,壽命縮短,采集力下降,受害嚴重的蜂群,幼蟲也會死亡。亮熱厲螨對蜂群的危害較雅氏瓦螨更為嚴重,它主要寄生在封蓋子脾內危害幼蟲和蛹,很少寄生于蜂體,受亮熱厲螨危害嚴重的蜂群,幼蟲死亡或發育到蛹期死廣,出現“白頭蛹”。有時雖能化蛹,幼蜂仍可出房,但翅膀殘缺,在蜂箱前場地上爬行。蜂群群勢迅速削弱,甚至造成蜂群死亡,蜂場覆滅。

⑴蜂螨的發生規律

蜂螨在中國發生的時間尚無確切記載。據調查,在30年代初,就曾在中華蜜蜂體上發現過峨,但由于末造成危害,沒有引起重視。江蘇省自意大利蜂引進以后,雅氏瓦螨就有發生。1957年前后,中國在江浙地區暴發雅氏瓦螨危害。1960年傳播蔓延至長江流域及華北各省,給當時養蜂生產造成嚴重損失,蜂群下降50%。到1964年,雅氏瓦螨傳播蔓延至東北和西北一些省區,隨后遍及全國各地。

亮熱厲螨于1960年前后,首先在中國廣東省發牛為害,并逐漸向北傳播蔓延,很快擴展到長江流域及華北等地。從此,這兩種蜂螨在中國同時發生,使當時蜂群損失達60%以上。70年代以后,蜂螨對蜂群的危害基本得到控制。

雅氏瓦螨的消長與氣溫、蜜粉源、蜂群群勢及蜂王產卵時間有密切關系。雅氏瓦螨一般自春季蜂下開始產卵,蜂群內有蜂蓋子脾時就開始繁殖。夏季蜜粉源充足,蜂王產卵力旺盛,蜂群繁殖進入盛期,這時雅氏瓦螨的寄生率保持相對穩定狀態。秋季氣溫低,蜂群群勢逐漸下降,而雅氏瓦螨在蜂群內仍然繼續繁殖并集中在少量封蓋巢房內和蜂體上,寄生率顯著上升。北方秋末冬初,蜂于停止產卵,蜂群內無子脾時,雅氏瓦螨也停止繁殖,以成螨在蜂體上越冬,因而一年四季在蜂群里都可以見到雅氏瓦螨。

亮熱厲螨在南方出現較早。如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2-3月份便開始在蜂群中繁殖,3-4月份寄生率逐漸上升,5-6月份達到高峰。在北方秋末冬初蜂王停止產卵,蜂群內無幼蟲和蛹時,寄生率急劇下降。北京地區,每年6月份可在蜂群內見到少量亮熱厲螨,7-8月份寄生率急劇上升,到9月份達到高峰。在受害嚴重蜂群的蜂箱附近,可見到大量爬行及殘疾的幼蜂。

蜂螨在蜂箱間的傳播,主要是通過蜜蜂間的相互接觸。盜蜂和迷巢蜂是傳播的重要途徑。此外,養蜂人員調整蜂群,調換子脾以及人工分群等也會造成蜂螨傳播。蜂螨的遠距離傳播,主要是通過蜂種的交換和轉地放蜂等做法所造成。

不同蜂種對蜂螨的抵抗力差異很大。西方蜜蜂易感染,寄生率高。而中華蜜蜂,雖然也有蜂螨寄生,但從不造成危害,也勿需進行任何防治,這主要是由于中華蜜蜂對蜂螨具有很強的清除能力。

⑵防治措施

自80年代以來,中國研制的防治蜂螨藥物除了能殺滅蜜蜂體表的蜂螨外,還能殺滅封蓋巢房內的蜂螨,使蜂螨的防治,由過去的“多次性”防治,提高到“一次防治”即可達到控制其危害的目的。研制和推廣的防治藥物有:“殺螨劑1號”、“殺螨劑3號”和“強力巢房熏蒸劑”。在此基礎上,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又研制出“速殺螨”、“敵螨1號”和“螨撲”等高效殺螨劑。將防治水平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80年代末,中國蜂螨防治已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⒉綜合防治蜜蜂囊狀幼蟲病

⑴流行病學

蜜蜂囊狀幼蟲病(Bee sacbrood disease)是危害養蜂生產的重要病害。本病是由30nm的球型病毒引起的幼蟲傳染病。危害蜜蜂的有意蜂囊狀幼蟲病和中蜂囊狀幼蟲病。病毒侵入蜜蜂幼蟲體內并在其體內繁殖,患病幼蟲呈囊狀,頭部上翹;死亡幼蟲最后干枯呈龍船狀。受害蜂群群勢下降,生產能力降低,嚴重時還會造成全群死亡。

1972年,首先在廣東省暴發中蜂囊狀幼蟲病,并迅速傳播蔓延至福建、廣西、江西、江蘇、安徽、四川、甘肅、青海等省、區。許多蜂場遭到嚴重危害,在全國造成近百萬群中蜂死亡,死亡率高達50%-60%。到70年代中期,本病已基本上得到控制。

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和暴發性流行,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南方每年出現兩個高峰期,廣東、福建兩省發病高峰期出現在4月和11月,而北方則出現在6-8月間。據調查證明,蜂群的貯蜜充足,蜂數密集,發病率低,病情輕;反之,發病率高,病情嚴重。外界溫度低,幼蟲蛋白質飼料缺乏時,更容易發病,強群和抵抗力較強的蜂種可以耐過,但到秋后和第二年春季,有些蜂群還會再度發病。

⑵綜合防治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選擇抗病蜂群繁殖,結合中草藥治療的綜合防治措施,對控制本病的傳播蔓延能起到積極作用。但病情多有反復,尤其是部分重病地區,在發病季節病情不易控制。為此,1986-1989年間,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等單位協作,對本病病原和藥物防治進行了系統研究。研制出“抗病毒862”藥物,對蜂安全,療效高,無殘毒,使用方便。該藥不僅對中蜂囊狀幼蟲病有明顯療效,而且對意蜂囊狀幼蟲病也有很好療效。為了達到徹底防治的效果,對于被病毒污染的巢脾應用高效巢脾消毒劑浸泡,對蜂群加強營養,飼喂“些蛋白質飼料,同時注意使蜂數密集,提高蜜蜂的清巢能力。

⒊蜜蜂麻痹病及防治

蜜蜂麻痹病(Bee paralysis disease),又稱“癱瘓病”、“黑蜂病”,是一種危害成年蜂的病毒性傳染病,以腹部膨大或頭部發黑,不能飛翔為特征。本病以慢性麻痹病和急性麻痹病為常見。慢性麻痹病是由多態型的慢性麻痹病病毒(CBPV)引起的,感病蜜蜂出現腹部膨大即大肚型或黑蜂型癥狀,失去飛翔能力,翅和身體顫抖,在蜂箱前面緩慢爬行,不久死亡;急性麻痹病是由直徑為30nm的急性麻痹病病毒(ABPV)引起,病蜂無明顯癥狀表現,但死亡很快。

⑴流行病學

中國60年代開始有關于“蜜蜂大肚病”的報道,但對其病原尚不清楚。70年代開始了對麻痹病病原的研究,80年代,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對其病原、流行病學、診斷和防制等進行了系統研究。經調查取樣檢測,發現本病在成年蜂病害中所占比例很大,但各地以及各蜂場之間的發病率存在較大差異,發病輕微的僅有少數病蜂出現,蜂群轉地后,如蜜源條件改善,病蜂可自愈,但遇適宜發病條件時,又會復發。患病嚴重的蜂群,每天每群死亡數百只乃至數千只蜜蜂。

麻痹病發生與氣候關系較密切,發病時間由南向北,由東向西逐漸推遲,本病在中國南方出現時間為1-2月份;而東北、西北地區為5-6月份;北京地區春季4-5月份和秋季9-10月份,平均氣溫在15-20℃,發病嚴重,為一年中的發病高峰期。

病蜂蜜囊及頭部、胸部、腹部神經節、上顎和咽下腺細胞內含有大量病毒粒子,通過飼料、花粉和蜜蜂的飼喂活動將病毒傳染給健康蜜蜂。在秋季麻痹病流行季節,若蜂場有患麻痹病蜂群,只要經過一場盜蜂之后,就會迅速傳染到全場。

⑵防治措施

應用血清學方法如對流免疫電泳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診斷方法,采用“抗蜂病毒1號”藥物防治,結合更換病群的蜂王,輔以營養飼喂及淘汰病蜂消滅傳染源的綜合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麻痹病的發生和危害。

⒋蜜蜂孢子蟲病及防治

蜜蜂孢子蟲病(Nosema disease),又稱“微粒子病”,是成年蜂一種常見的消化道傳染病。它是由蜜蜂孢子蟲寄生在蜜蜂中腸上皮細胞內,破壞機體的正常消化機能導致蜂體衰弱而死亡。患病蜜蜂壽命很短,采集力和腺體分泌能力明顯降低,對生產影響較大。

⑴流行病學

50年代中國就有疑似本病的存在。195D年3月,浙江省江山市城關蜂場在油菜地春繁時,養蜂人員觀察到部分蜂群出現下痢、大肚癥狀。幾天后,鄰近的幾個蜂場相繼發生本病,并出現少量死蜂。1954-1957年,蜜蜂孢子蟲病在浙江省的江山、臨海等縣呈地方性流行,發病率達70%,致死率40%;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隨著長途轉地放蜂,蜜蜂孢子蟲病傳播到江兩、安徽、福建、廣東、廣西、云南、寧夏、遼寧等省、自治區。70年代韌,中國養蜂科技工作者對蜜蜂孢子蟲的生活史和防治進行了系統研究。80年代中后期,由于推廣了藥物防治,加強飼養管理與消毒結合的綜合措施,孢子蟲病的發病率大大降低。

患病蜜蜂是本病傳播蔓延的根源,病蜂排泄含有大量孢子的糞便污染蜂箱、巢脾、蜂蜜、花粉、水源和場地,當蜜蜂進行清理、取食或采集時,孢子經口器進入消化道,在中腸上皮細胞內發育繁殖。病害在蜂群間的傳播,主要是由于盜蜂以及養蜂人員不衛生的操作,隨意調換巢脾等造成。

孢子蟲病的發生與外界環境關系密切。在云南和四川,孢子蟲病發病高峰期出現在2-3月,江浙一帶3-4月;華北、西北、東北地區5-6月。夏季氣溫高,病情下降,秋季病情回升,出現第二個小高峰;到了冬季病情下降到最低點。本病的發生與甘露及蜜源條件有關,在蜜源缺乏季節,若蜂群采了甘露蜜,則易誘發孢子蟲病。如果外界蜜源充足,發病輕微的蜂群,有時可以自愈。

⑵防治措施

對本病的綜合防治措施如下:

①蜂具消毒 對病蜂換下來的蜂箱用噴燈灼燒消毒或用2%氫氧化鈉洗刷消毒。巢脾應用4%的甲醛溶液或醋酸蒸汽消毒。

②加強飼養管理 采用優質蜂蜜或白糖做越冬飼料。秋季如發現蜂群內含有甘露蜜,必須徹底更換。

③藥物預防 早春結合對蜂群獎勵飼喂,在糖漿中加0.1%檸檬酸或5%的米醋。

④藥物治療 在歐美一些國家應用煙曲霉素防治孢子蟲病,取得較好效果。中國則應用“滅滴靈”,使用濃度為0.2%,即每公斤糖漿內加入10片(每片0.2g)“滅滴靈”,每隔3-5天噴喂一次,連續防治3-4次為一個療程,即可治愈。

⒌美洲幼蟲腐臭病及防治

美洲幼蟲腐臭病(American foulbrood disease),又稱“爛子病”,是一種危害蜜蜂幼蟲的細菌病害。病原為幼蟲芽抱桿菌(Bacillus larvae)。該病菌對外界不良環境具有很強的抵抗力,可以形成芽抱。蜂群繁殖和生產季節均可感染發病,氣溫高的夏季尤為嚴重。

⑴流行病學

本病于1928-1932年由日本傳入,使當時新興的中國養蜂業遭到極大損失。50年代后期,浙江各地陸續辦起集體蜂場,由于蜂群集中飼養,蜂場間的交往增多,本病也隨之傳到臨海、浦汀、義烏、金華、蘭溪、水康、江山、慈溪、諸暨、溫州等地。60年代初,浙江省養蜂者采取長途轉地放蜂,造成本病的流行和暴發,不少蜂場因此毀蜂歇業’。1962-1964年,全省每年約省7萬多群蜜蜂不同程度受其危害,發病率為55%,其中全群毀滅的2萬多群,死亡率達15%以上。60年代中期,各地養蜂者對本病的診斷和防治等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采取了“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等一系列措施,使本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70年代,由于部分地區放松檢疫,使本病在一些地區再度猖撅。80年代,隨著養蜂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地養蜂者基本掌握了本病發展規律和人了清巢消毒,結合藥物防治等措施,使本病逐年減少。

美洲幼蟲腐臭病在蜂群內的傳播,主要是通過內勤蜂的清掃和飼喂活動,將病原菌傳給健康幼蟲;蜂群間的傳播,主要是通過調換帶茵的蜂蜜或子脾;遠距離傳播,是通過轉地放蜂以及蜂群、蜂具、蜂蜜的交換活動所造成。美洲幼蟲腐臭病多流行于夏秋季節,即蜂群繁殖盛期。

不同蜂種對本病的抵抗力有明顯差異。中華蜜蜂對本病的抵抗力強,未見感染事例;在西方蜂種之間,東北黑蜂、卡尼鄂拉蜂較意大利蜂抗病力強。

⑵防治措施

對美洲幼蟲腐美病的綜合防治措施如下:

①隔離病群 對于患病蜂群進行隔離,并分別對健康群和病群進行藥物預防和治療。

②藥物預防 用0.1%磺胺噻唑鈉糖漿噴喂蜂群。

③藥物治療 對于重病群,使用“保幼康”藥物進行治療。

④蜂箱、巢脾消毒 病群換下的蜂箱用火焰噴燈灼燒消毒,巢脾用0.1%的新潔爾滅溶液或4%的甲醛溶液消毒。

五、蜜蜂檢疫

為了防止蜜蜂傳染性疾病的傳播蔓延,保護蜂群的健康,促進養蜂業的發展,必須實行蜜蜂檢疫。蜜蜂撿疫是國家為了防治某些疾病傳入和傳出而采取的防御措施,包括對外檢疫和對內檢疫兩個方面。

⒈對外檢疫

根據國家規定的檢疫對象,禁止某些蜜蜂疾病由國外傳入;同時,根據國外提出的要求,禁止國內的某些疾病傳出。農業部根據目前國內外蜜蜂疾病發生的種類和中國尚未發現的蜜蜂疾病,在蜜蜂檢疫管理條例中規定對外檢疫對象為美洲幼蟲腐臭病、蜂盾螨病(壁虱病)、蜂虱、雅氏瓦螨、亮熱厲螨和中蜂囊狀幼蟲病。

⒉對內檢疫

根據國家和各省、市、自治區所規定的檢疫對象,禁止某些蜜蜂疾病傳入或傳出。將已發生在局部地區的某些傳染性疾病劃出疫區和保護區,控制其傳播蔓延,并逐步消滅,一旦發現新的危險性傳染病,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封鎖、消滅。

對內檢疫對象,由農業部和各省、市、自治區根據境內已發現和尚未發現的蜜蜂疾病種類確定。農業部在蜜蜂檢疫管理條例中規定的檢疫對象是:美洲幼蟲腐臭病、歐洲幼蟲腐臭病、白堊幼蟲病、蜜蜂蛹病、雅氏瓦螨和亮熱厲螨。對蜂螨的檢疫,要求寄生率必須控制在2%以下。

⒊檢疫機構及辦法

農業部主管全國蜜蜂的檢疫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農牧部門主管轄區內蜜蜂的檢疫管理工作;縣級以上農牧行政部門所屬的動物檢疫機構或由指定單位負責轄區內蜜蜂的檢疫工作。蜜蜂的對外檢疫由全國動植物檢疫總所負責海關檢疫。蜜蜂的對內檢疫工作由縣級畜牧獸醫站或由該站委托的養蜂管理站等單位負責。外出轉地放蜂人員必須提前向檢疫部門報檢,取得蜜蜂檢疫證明后方可承運。50年代農業部發出關于蜜蜂檢疫暫行規定并確定了檢疫對象,70年代由11個省市鐵路獸醫部門共同制訂了蜜蜂檢疫暫行規定及實施細則,其后,湖北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分別發出了關于“湖北省境內蜜蜂檢疫暫行規定”的聯合通知和“寧夏回族自治區鐵路、公路運輸蜜蜂檢疫暫行規定”及蜜蜂檢疫實施細則。小國的蜜蜂檢疫工作正在逐步完善。

六、蜂藥的生產及質量檢測

蜂藥是防治蜜蜂疾病、保護蜂群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因此,保證蜂藥質量,加強蜂藥的監督管理和檢測是十分重要的。

⒈蜂藥生產及管理

生產蜂藥必須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農業部主管部門批準,取得藥政批號和生產許可證。要求有試驗研究報告和中間試驗數據,而且對蜂產品無污染、無殘毒,對蜜蜂安全,防治效果顯著。蜂藥生產還必須具備以下條件:具有與生產的蜂藥相適應的助理工程師或助理農藝師以上的技術人員及技術工人;具有與生產蜂藥相適應的廠房、設施和衛生環境;具有質量檢測室和專職檢驗人員及必要的儀器設備。

全國的蜂藥管理工作,由農業部主管,列入獸藥管理體系。縣以上農牧行政管理機關負責所轄地區的彈藥管理工作。

⒉蜂藥質量監察

為保證蜂藥質量,防止偽劣蜂藥投放市場,必須加強監察工作。蜂藥生產廠質量檢驗員必須對本廠產品做好自查和檢測,并報告上級獸藥監察主管部門,提供蜂藥樣品和有關資料,經檢查合格后報省獸藥主管部門審核批準。 縣以上獸藥行政管理機關行使蜂藥監察管理權,蜂藥監察工作歸屬于獸藥監察所。

引自《中國蜂業》(農業出版社,1993)

主站蜘蛛池模板: japanese javhd|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 | 国产人成精品一区二区三 | 成片免费观看视频大全 | 欧美自拍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网站免费 | 激情在线免费观看 |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点播时间 | 一级黄色影片在线观看 | 黄色aaa视频 | 青青草最新网址 | 一区国产视频 |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 成人精品久久久 | 国产88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二区 | 麻豆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 国产最新网站 | 极品美女一级毛片 | 毛片在线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精品亚洲va在线va天堂资源站 |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高清 |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 一级做受大片免费视频 | 在线观看麻豆 | 久草在线视频新 | 97久久曰曰久久久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女 | 精品一二三区视频 | videos韩国| 久久久经典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91 | 黄色特级 | 九色在线78m | h视频免费看 | 亚洲91精品 | 康妮卡特欧美精品一区 | 在线影院av | www.99热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