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結晶好還是不結晶好,是很多對蜂蜜認識不深的人辨別衡量蜂蜜好壞的一個標準。其實這種認知是比較表面的。
幾乎所有的蜂蜜都會結晶,不過結晶程度就各有不同,這個和蜂蜜中葡萄糖含量有直接的關系,蜂蜜結晶也是由于葡萄糖在低溫下形成結晶核,導致蜂蜜改變物理狀態形成結晶的。
一般特別容易結晶的蜜有椴樹蜜、冬蜜,而最不容易結晶的蜜是洋槐蜜。 洋槐蜜屬于液態蜜,一般就算到了冬季也只會在底部出現部分結晶,而不會形成完全的結晶狀態。
很多客戶在夏天購買我們的蜂蜜,一般來說夏天的蜂蜜是比較少結晶的。到了冬天以后再次購買,發現我們的蜂蜜結晶了。于是就以為我們做了手腳,賣了假蜜給他們,其實這是一種誤導。真正的純蜂蜜是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特別是冬天,大部分蜂蜜都會結晶,結晶是很正常的,不必多疑。請放心選購。
其實蜂蜜的結晶對溫度和環境的要求特別高,最容易結晶的溫度是13-14度,過高或過低的溫度反而不容易發生結晶,所以為什么有的人將蜂蜜放冰箱都不會發生結晶。而且蜂蜜的結晶過程很長,一般是由下方慢慢往上結晶,也有時候會上下都先結晶,再慢慢往中間結晶。
另外新收成的蜂蜜是不會馬上結晶的,一般都需要最少半個月以上才會出現結晶的現象,而且結晶也不會馬上全部結晶,是慢慢的結晶。
為什么蜂蜜冬天結晶了以后,到夏天了都不會融化?
這個也和蜂蜜的結晶過程有關系,因為蜂蜜本身結晶的時候非常緩慢,有時候長達數月之久,所以結晶核融化的時候也非常緩慢,就算到了夏季室溫高達35度以上,都只會由上開始慢慢融化,而不會在短時間內變成液體。除非直接用高溫的水隔瓶直接長時間浸泡才會慢慢融化。而且就算結晶的蜂蜜再變回液體以后,色澤也無法恢復到原來液態時候的色澤了,一樣是結晶時的乳白色澤,或者是比原來液態時候色澤更偏淡些。這是因為結晶核在高溫狀態下被溶解,破壞了結晶核結構,無法再恢復回原來的液態狀態,只能保持在液態和結晶狀態之間的形態下。
當然,無論是液態狀、結晶狀,其實蜂蜜的成分本質是不變的,只是外觀發生了變化,是沒有區別的。
科學研究和實踐證明,蜂蜜具有很強的抗菌能力,是世界上唯一不會腐敗變質的食品。1913年美國考古學家在埃及金字塔古墓中發現了一壇蜂蜜,經鑒定這壇蜂蜜已歷時3300多年,但一點也沒有變質,至今還能食用。可見,真正成熟的蜂蜜久置后完全能食用,沒有什么嚴格保質期,但作為食品上市,根據《食品法》都要求在食物商品上標明保質期,因此蜂蜜生產廠家一般把蜂蜜保質期定為2年。